第287章 舆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来年,修完的时候,估计大明都开始跑火车了,到时候再提什么反对变法,那可就太晚了。   而如此一来,不仅把反对者都派了他们心甘情愿的大活,还让他们自愿被折腾疲惫,可谓是妙计。   朱棣很兴奋,他感觉这一次自己找对人了,国师简直就是天生适合搞舆论战的料子啊。   朱棣忍不住询问道:“朕打算命名为《永乐大典》,国师觉得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当然很好,但是”   朱棣闻言问道:“那依国师看,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永乐大典》这个名字,可是朱棣非常中意的。   “既然要修不朽巨著,自然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必须是足以震撼世界的。”姜星火沉吟道。   “哦?”   朱棣闻言有些意动:“那国师觉得应该用哪个名字更加合适呢?”   “当然陛下也可以它叫《永乐大典》,但也不妨起个别名。”   “——别名可以叫《大明百科全书》。”姜星火淡淡道。   “不仅是诸子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还要陆续加上自然科学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学,再加上子分类,如此方为百科。”   “而且,如此知识,也不应该敝帚自珍,修好后就束之高阁,只供帝王参阅,而应该是一部分一部分地修,修出来就印,给天下读书人作为工具书来看,如此方不负陛下这般耗时耗力,也才能真正起到宣扬陛下文治,继而则被万民之效。”   这里便是说,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记录人类过去积累一切知识门类的工具书,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   而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正是姜星火前世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全书一万一千余册,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   只可惜,由于明朝皇帝不对外人开放这些知识,甚至有嘉靖驾崩后以《永乐大典》原本陪葬,只留下部分手抄本的说法.而这些手抄本,被女真人修《四库全书》的时候,摘录走了一部分,又毁掉了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也因为列强劫掠、监守自盗、拳民焚毁等因素,最终只剩下一百余册,可谓是百不存一。   这种人类文明的巨大遗憾,姜星火不想让它再发生一次了。   另外,姜星火也有藉助这部注定引起世人瞩目的巨著,来不断推广科学的想法。   毕竟如果改良版的《永乐大典》,也就是《大明百科全书》,在修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印刷送到全国,那么在加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学等学科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科学推广的过程。   这相当于,一个连续出版的期刊。   姜星火的这招,其实也是启蒙运动,法国王室让卢梭、伏尔泰等人不断出版《百科全书》,以至于形成了“百科全书派”思潮的办法。   最好不同观点能相互碰撞,带起热度。   开启民智,这种连续剧一样的思辨,是最有效果的。   毕竟吃瓜是人类的天性。   而科学是不怕辩驳的,因为科学能实证。   朱棣闻言,颇为心动。   这相当于是“一石二鸟”的对策,不仅可以满足朱棣修一部巨著彰显文治的心理,还可以给反对变法的在野士大夫们找点事干。   但朱棣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   “国师,钱从哪来?”   是啊,修巨著,找好几千个文人,干十年的工程,吃喝报酬倒还在其次,问题是收集、购买、寻找民间孤本,需要的钱可就海了去了。   “刚才陛下提了一句,安南有变。”   姜星火瞥了一眼龙案上的地图,道。   “陛下,若是变法开启,则南直隶纺织品产量必将剧增,安南国三百万人口沐浴王化,难道不需要穿新衣吗?”   “更何况,想要催生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引入安南、占城廉价的稻米,让农人从农田中解脱出来,这可是必要的前置条件。”   朱棣的眼眸中,闪过了一丝精光。   征安南,看来是势在必行了。   PS:还欠两章月票加更,争取明天补上,最近在捋第二卷细纲,已经差不多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