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捐田(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也晓得自己好像确实做错事了。   张安世迟疑了半响,试探性问道:“那咋办?”   “你自己去把之前侵占的田都退了,剩下的田都捐了。”   “啊?”   张安世惊愕了一瞬间,顿时有些不可置信的望向朱高炽,说道:“这……”   在张安世想来,把多占的田退了也就得了,其他田干嘛要退呢?退了这一大家子吃啥喝啥?   毕竟,朱高煦和朱高燧肆无忌惮地搂钱,但朱高炽本人是不方便置办什么产业的,所以其实朱高炽的财产,都是挂在张氏一家的名下。   这些田,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跟那些勋贵里的大地主比,并不算什么,而朱高炽一家维持上下支出和体面的排场,可都是靠着这些田产呢,不然光靠俸禄和赏赐过日子,那一家老小都得喝西北风去。   “不留点?”张氏也有些心疼,说白了,还是头发长见识短。   “北京没田吗?真能把你饿死?”   朱高炽闷了一口酒,看着这两个拖后腿的猪队友,是真来气。   不过他也不可能把张氏休了,这可是老朱生前给他明媒正娶的世子妃,而且两人夫妻感情一直都不错,还有朱瞻基这个羁绊,怎么都不可能割舍开来的,所以也就是心里短暂地埋怨一下,日子该过还得过。   “赶紧去,现在就去!”   打发走了张安世,一家三口算是正经吃上了饭。   “动税收,这事不简单啊。”   张氏有意无意地说道。   这可绝对不是姜星火一个人的意思,这种事情能够定下来,肯定是皇帝也想这么干,姜星火不可能自己决定。   而其他还好说,变法的层次一直都是比较高的,但动税收,就是要扎根了。   就像是小孩的双腿从炕上悬着,往地上跳,平安落了地倒还好说,可要是真摔个狗吃屎或者崴了脚,那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种事情牵涉的面积实在是太广,哪怕以南直隶为试点,能不能真的推动下去,也很难说。   毕竟有句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底下的那些胥吏差役税官,哪个不是鬼精鬼精的?真有什么不利于他们的改变,搪塞推诿下去,不也就过去了?   可张氏还是不清楚这次税收改制,朝廷到底下了多大的决心。   朱高炽抬眼瞟了瞟门口,几个侍女识趣地退了出去,顺带关上了门。   朱高炽低声道:“李景隆马上就要回来了,知道吗?”   “当然,听说曹国公在安南食菌菇中毒了,身体还抱恙呢,对了,他吃的什么菌菇?”   朱高炽对张氏的八卦不感兴趣,他直接了当地说。   “知道为什么这时候回来吗?还带了好几万的兵。”   “为什么?”   张氏刚习惯性地问出口,旋即怔住。   “不是接替南京的驻防?”朱瞻基也愣了,他放下扒拉着饭粒的碗。   “别关心这么多。”   朱高炽重新吃了饭菜,话题戛然而止。   然而这背后意味着的东西,却再明显不过   李景隆把几万远征军带了回来,除了在大军北征后,接替南京的驻防,以及负责主持五军都督府的日常工作,就是要配合姜星火一起进行税收改制了。   清退京中勋贵非法占有的田产,只是第一步。   这第一步其实是很好迈出去的,因为大部分的靖难勋贵武臣都要跟着京营三大营北征,所以皇帝一声令下,没人不识趣,都乖乖地把田给退了。   而洪武开国勋贵的二代、三代们,现在失了权势,自然也不敢执拗地对抗皇帝。   所以,总裁变法事务衙门进行的清田工作,其实非常顺利。   稍微难一点的,是第二步,也就是清理地方豪强们非法占有的田产。   明初的豪强,自然跟以前有坞堡有部曲的豪强不是一个概念,指的是乡间有钱有势,有些家丁护院的大地主,这些人是无力对抗朝廷的军队的。   但这不意味,他们就好搞。   因为地方豪强在当地基本都是只手遮天的,所以最难的其实不是什么发兵剿灭,而是拿到证据。   你怎么证明我的田,是非法侵占的?   看鱼鳞册?不太行,因为不仅很多地方的鱼鳞册,多年没有更新,不知道落后了多少版本,根本不能拿来当做依据,更重要的是,有些鱼鳞册,早就被借着更新的名义,被地方豪强买通衙门里的小吏,给篡改了。   所以,从鱼鳞册来看,这些地都是合理合法买卖的。   那么找证人行不行呢?既然是非法侵占,总该是有受害者的吧?   也不太行,一方面是朝廷虽然通过治水等活动,增强了在基层的信誉,但在很多影响不到的地方,信誉还是很有限;另一方面是地方豪强都是能直接左右证人一家性命的,再加上塞钱堵嘴,很多人注定是不敢说话的。   所以说,清理难度很大。   当然了,如果税卒卫能够真正扎根到乡里,慢慢摸查,还是能够拿到证据的。   但一时半会儿,恐怕是做不到。   因此这次夏税的顺道清田,到底能清查出多少地方豪强非法侵占的田产,实在是一件没人能说得准的事情。   可无论如何,既然有李景隆大军压阵,那么再怎么样,地方豪强也是翻不了天的。   第二步不容易,第三步更难。   基层的胥吏差役税官们,人人都不干净,就算是既往不咎,只从永乐二年的夏税开始,那么能不能让这些贪墨推诿成性的人杜绝掉这么毛病,也很难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