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做个野蛮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在已经开始接触了。
  沈三通开始叫人买入嘉禾的股份,陆续建仓。
  他要掺和一脚。
  买到嘉禾,沈三通觉得很难。
  正常价格很难买到。
  九十年代最初,甚至还要往前一点,港岛娱乐圈反了一波。
  金庸面对压力,心灰意冷之下,想把《明报》给卖了。
  德宝电影公司的实际掌舵人岑建勋,风行唱片的一姐梅艳芳。
  是其中头头。
  德宝与大陆合拍片拍到一半停工,剧组人员直接被赶回港岛。
  至于梅艳芳,本来安排她去广州开演唱会,结果入境申请都没法通过。
  后世岁月史书。
  这部分人洗白了,梅艳芳摇身一变,立场掉了个。
  也是那个时候。
  港岛电影中出现大量抹黑大陆形象的镜头。
  当时,邹文怀为了取悦湾岛和当地片商,也加入了黑的行列。
  《表姐,你好嘢!》就是代表。
  没几年97年了,反而极度疯狂,不考虑后果。
  也有可能早就办好润的手续,不在乎。
  一开始引进外部片,本来第一考虑不是好莱坞。
  大陆第一个谈的是港片,和嘉禾谈过。
  首先,文化相同。
  其次开放电影市场,好东西第一考虑自己人。
  热脸贴了冷屁股。
  邹文怀嫌弃分成太低,端架子,拒绝了。
  好莱坞公司才喝到了头汤,引进了《亡命天涯》。
  任何方面,大陆不是从没亏欠过港岛什么,而是有什么给什么。
  不说水电果蔬,什么好东西都没落下过。
  修个大桥,港岛说不通特区,那就不通。
  但是港岛的表现,总是很短视。
  嘉禾就是如此。
  不仅短视,而且双标。
  为了进入好莱坞,邹文怀反复失败,依然坚持。
  而对大陆就没有耐心。
  嘉禾94年只出品了28电影,上市之后的95年,参与投资或自己制作的影片多达66部,翻了一倍有余。
  在港片市场萎靡的时候年产66部,绝对是不要命的自杀行为。
  但邹文怀傻吗?
  沈三通觉得不是,不断的拍片、放映、造势,可以持续收割股民,股东套利。
  甚至沈三通往阴暗点想,这些人已经疯了。
  癫了,对港片绝望了,也对未来绝望了。
  在97年之前狠狠的捞一笔,那个时候嘉禾完蛋了,但是邹老板赚了。
  问题是,没有出现世界末日。
  不仅没有出现世界末日,还越走越好。
  大陆经济腾飞,电影市场走出90年代的低迷。
  嘉禾这就尴尬了,为自己疯狂买单,每况日下。
  想讨好湾岛也没做成。
  随着湾岛片商掀桌子,嘉禾失去了湾岛电影市场。
  同时,邹文怀在这边也没有了当年的待遇。
  从大陆这边来说,想吃现成的,不愿意烧冷灶,生意就是生意。
  当然,大陆也没有报复嘉禾。
  不仅没有报复,捐个款,就原谅了,依然可以开影院进行投资。
  沈三通个人认为,邹文怀不会觉得是自己有问题。
  可能反怪大陆,当年为什么对癫狂的舆论不管,为什么不再劝他一下。
  沈三通觉得自己总把人往坏处想。
  在他眼里,邹文怀,以及嘉禾个人大股东李嘉誠,都有白皮崇拜。
  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可以成为富豪。
  和个人能力无关。
  区位也只能算一方面。
  西方国家殖民地、前殖民地,有些是有金矿的。
  是真·家里有金矿,港岛区位都弱爆了。
  问题是金矿和土著有关系吗?
  港岛能有那么多富豪,归根结底是自己有一身皮,上面写着中华。
  里面的骨头,是轰烂的紫英石号,和半岛上成建制消灭的英国二战劲旅的尸体,和哪怕活下来,但比二战幸存者更大比例疯掉的士兵。
  掀桌子,不讲规则,打不过。
  英国是不能血淋淋的吃,不得已戴上手套。
  华人富豪批量出现,也没法开抢。
  然而身上的皮,就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时候,过于寻常,很容易忽略。
  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贵。
  总之,沈三通心里下意识认为邹文怀不会把嘉禾卖给他。
  要卖也会溢价,宰他一刀。
  所以他没想收购,只想捞一笔。
  买到5%举牌线临界点,橙天要收购的时候,他杀出来,做个门口的野蛮人。
  赚一笔钱,或者再给伍克波放放血。
  沈三通买嘉禾股票不急于一时,他还会用一致行动人,一点点建仓。
  只是闲棋落子,精力用在《赤壁》选角上。
  9月12日。
  历时12天,《赤壁》选角才结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