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憋屈的姜文,时代变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能不知道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谁是最伟大的人,敌人心里门清。
  《太阳》这样的电影,西方社会除了法国,其他的很难会给它放映。
  虽然辱法笑话很多,但是那是中国来讲,换个小国,坟头草早就三尺高。
  法国还是有些自主权的。
  当然,姜文就是姜文。
  观众吐槽《太阳照常升起》看不懂,最多说不合我胃口,没人说是烂电影。
  姜文的电影是有质感的,不是粗制滥造的片子。
  范冰冰好奇道:“我看最近几天你都在写写画画,还修改了一些拍摄计划,有什么说法?”
  沈三通晃了晃手里的本子:“吸取《太阳》失败的经验,把《鲨滩》搞好。”
  说一千道一万。
  中国是一个很自由、开放的社会。
  空对空走不下去。
  理念是要落地的,叙事只能是电影成功的附带品。
  首先电影要做的好看,这个是1,后面的都是0。
  《太阳》有点像后来的徐光头《逆行人生》,受众太窄。
  《逆行人生》观影受众是一线城市,年入大几十万,遭遇了P2P跌落,穷的只在一线城市有一套房子的人。
  再大一点的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焦虑的年轻人。
  可是焦虑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刷短视频,或者留着钱吃顿麻辣烫,去花钱看208万演的《逆行人生》这种电影?
  还一点不提平台,只谈骑手竞争。
  就内斗呗?
  当年轻观众是傻子!
  受众就决定了很难成功。
  范冰冰问道:“《太阳》有什么可以给《鲨滩》参考的?”
  沈三通道:“《阳光灿烂的日子》,你觉得最好看的是什么?”
  《阳光》是姜文导处女作,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
  讲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学校停课无事可做。
  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们,自找乐子。
  他们靠打架闹事等方式,挥霍自身过量的荷尔蒙的故事。
  范冰冰基本影视分析功底是有的:“拍的好,色调好,我听说是在冬天拍的,为了营造阳光的氛围,废了很大劲。”
  “《阳光》比较好理解,《太阳》剧情太乱,有一种疏离感。”
  沈三通点头:“《阳光》能感受到主创的热爱,他们不是怀念美好时代,这本就是王朔、姜文这些人的青春。”
  “70年代,除了王朔、姜文这个群体,其他在他们年龄早就干活了,哪有多余的荷尔蒙发泄。”
  “吃饱了撑的没有事干,才会这样。那个时代,有这个条件的,没多少人。”
  “时代不同了,《太阳》94年上映,那时候,拍什么观众看什么。”
  “姜文这个群体,很优越,有先发优势。”
  “现在,07年,王朔这个曾经京圈的领军人物,快成死狗了。”
  “给上海文学圈背景的韩寒抬咖,时代变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