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辞旧迎新!(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也不怪伊朗心有幻想,另外伊朗恐怕自己也是怎么想,毕竟国名叫“雅利安”。
  沈三通也观察到北美观众愈发封闭,媒体内容局限于本土新闻,刻意弱化外部世界真实状况。
  美国观众越发对外界不在乎,不关心了。
  电视频道,基本没有外部真实信息,主要是当地的新闻,然后是联邦层面的新闻。
  治安在变差,当地新闻不断有各种奇葩的事。
  但是不用担心。
  国外新闻会告诉美国人,国外人活的更凄惨。
  类似“我们糟糕,但是外面更加糟糕。”“西欧好一点,但都是小国,管几百万人、上千万,和上亿几亿人口是不同的。”“为了国家我们要忍受”……这样的话术。
  有关中国的新闻更加奇葩,严防死守。
  几个湾岛或者大陆这边留学过去的,再有日本、韩国,顶着别扭的妆容,煞有其事说着听都没听过的奇葩事。
  十年前,《英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还允许东方内容出现,北美观众也愿意接受外面信息。
  现在是主流媒体排斥东方内容,同时北美观众不愿意了解外面的世界。
  说明日子不好过啊。
  去年还发生了占领华尔街,粉饰太平表面的暗流很是汹涌。
  沈三通觉得更有意思的,这个时候,有人逃离漩涡,也有人想要进去。
  韩寒上个月发的三篇文章,沈三通也看到了。
  不再以“意见领袖”姿态直接煽动对立,而是以更温和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这个水平敢冠以“三篇”名号,沈三通嗤之以鼻,不过对于公知群体,韩寒“改良”的不可饶恕。
  大概是谈判破裂了,所以最近几天,知名博客作者麦田以一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质疑韩寒奇迹背后是他父亲和营销团队的功劳,引起轩然大波。
  方舟子也发了一篇长微博:“新的一季开始了:‘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
  在这篇分析当中,方舟子认为,“韩寒参赛作品《求医》所写其实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医院的求医经历,而不是韩寒作为疥疮患者在1999年的大医院的求医经历。作者的身份,更像是1977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又因肝炎退学的韩仁均(韩寒之父)。”
  沈三通甚至知道以后,会有人用网络技术查出“韩三篇”等文章都是先在其父韩仁均博客上发表,然后再用韩寒博客发出。
  这个不难理解,那三篇文章“老人味”很浓,韩寒作为80后是不可能有那么强的时代烙印,可能韩寒都不知道是在cosplay什么。
  不过遭遇围攻不仅不会伤害韩寒,反而是帮助。
  和当年王京花出走华谊一样,是一场重大危机,但是华谊也借此成为了民企代表。
  韩寒也是,越是被穷追猛打越是加分。
  脱离了“公知”角色可能陷入的无休止争议漩涡,淡化政治标签,回归作家与赛车手的身份,专注于创作与竞技。
  看似保守,实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为其赢得了更稳定的社会认可。
  如同一座围城,有人往外跑,也有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
  马前卒便是如此。
  与韩寒相反,马前卒在同期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去年,11年,他混的那个团伙,YCA,Young China Association,有个骨干因为男女问题爆雷了。
  这帮人见到年轻人,就像鲨鱼见到血腥一样,见到漂亮妹子更是如此。
  因为团伙内斗,马前卒借此上位。
  沈三通有一种恍然大悟感,总算知道后世这个家伙,利用自媒体操控舆论、伪装立场,来自于哪里。
  比韩寒更有危害性,“伪理想主义”,更有迷惑性。
  只是韩寒,或者说他的团队,预见了风险,随着网络舆论场域逐渐极化,极端言论的代价愈发高昂。
  马前卒没看到,或者说不在乎,甘之如饴。
  韩寒与马前卒的选择,与其说是眼光,不如说与家世背景密切相关。
  沈三通就是家世无敌,因为他有穿透迷雾的远见。
  所谓家世,就是在人生的分叉口,就像一把利锥,一下子刺透你今后几十年朦胧的人生。
  提前十几年,几十年明白一些事情,有时不但让你提前起跑,甚至让你站在空无一人的跑道上轻松获取一些人几十年后才醒悟过来想极力争取的东西。
  要说韩寒这个年龄有多大判断力,沈三通不相信,必然是韩寒老爹应该是见识过投机者的下场,选择急流勇退,以退为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相应的马前卒选择了一头扎了进去,开始了他的投机之路。
  又是几天过去。
  一晃一年要结束了,沈三通发现工作后,时间越来越快。
  小学一天天的过,初中一周周的过,高中两周两周的过,大学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工作后则是一年年。
  今年春节档,三通娱乐的《囧途4》《赵子龙》,华谊的《逆战》,湾岛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喜羊羊系列第四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梁朝伟、刘青云、周迅出演的《大魔术师》,竞争很激烈。
  不过没有沈三通的戏,沈三通好好陪陪父母,一块去三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