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秦吏(大结局)(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上发生的事置若罔闻。
  他终究是没能等到西王母,未能长生不老。
  帝王将相,不论功绩多高,权势多大,也有腐朽的一天。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喜不由有些感伤:“人生不满百,哪怕伟大如始皇帝,也难逃此数。”
  连秦始皇帝都倒下了,那这世上,有什么是能够长存不死的呢?
  喜在秦陵脚下,想起了在杜亭里,与黑夫的后半段对话。
  “制度!”
  当时黑夫如是说。
  “君主会一代代老去,死亡,帝国也会衰败,腐朽,改朝换代。”
  “但一个完善的制度若能推陈出新,便能超越一姓一氏的局限,不会轻易腐朽!”
  在那间亭舍,帝国最基层的单位中,他们谈的却是无比宏大的命题。
  “中原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朝改变了夏商的制度,从兄终弟及,变为父死弟及、从尚鬼崇巫,变为民为神主。这一切,都源于周公作礼,用宗法来维系天下,后来周朝虽然衰败,但周的制度,却在十二诸侯中延续,再传递给七大战国。”
  “尽管世人皆言礼崩乐坏,但周制的影响,依然刻在骨子里,时至今日,仍有人念念不忘……”
  “而如今,又是一大变局!周秦之变!”
  “秦制由商君肇始,而后人用了百年时间来摸索,最终由始皇帝落成,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也是放眼古今,最好的制度了!”
  “而这个制度关键之处,上有能稳定传承的皇帝,中在于集权的朝廷,其基石,则是完善的律法,还有千千万万个,如你我当年一样,奔走于基层的小吏。”
  “所以,喜君问我还是不是秦吏?”
  “说实话,这天下若无我,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保住了大秦的人,是我。功臣们不断对我歌功颂德,将我说成是五百年一出的圣人,希望我能取代秦。”
  黑夫看向东方:“但我不会踏出那一步,我曾对人起过誓,说这一生,都会以秦吏的身份,善始善终。”
  “可我却不能保证身后事,新的大厦已经建成,栋梁换了个遍,后世的继业者,若想给这广厦换个牌坊,已不是我能控制的,若是强求,反倒会再度生出乱子来。”
  中国很特殊,上面的皇帝,那一家一姓可以换。
  但只要有三样东西不变,这文明便不算亡。
  下层建筑,百姓生计不能绝。
  上层建筑,政治制度的传递不能有大动荡。
  空中楼阁,那些文明的精华,诸子百家的余韵,能一代代保存!
  若能如此,这个文明,便永远不会亡!
  这才是黑夫拼搏一生,想要维护的宝藏……
  “所以,纵我以秦吏自诩,但今日之人,后世之人,恐怕他们仍说,黑夫名为秦相,实为秦贼!黑夫之心,路人皆知!”
  他摊手道:“我不欲强辩,非要为自己立牌坊不可,反正这二十年来,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乱臣贼子之事,我做了很多,谋杀大臣、无耻夺权、以下克上,一样不少。”
  “我未能如秦始皇帝希望的那样,做一个乖乖死去‘武忠侯’。”
  “也未能如那诸多嬴姓死忠,公族贵胄希望的那样,做一个最终大政奉还的裱糊匠。”
  “我只是觉得,我这一生,虽最终难以守住‘秦’字,但我,至少还能守住‘吏’字。”
  “吏者,民之悬命也,这句话,是喜君告诉我的。”
  “从与喜君相遇到现在,黑夫敢说,自己的所有行径,无愧于人民!”
  “所以,我是否还是秦吏,真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个可能会被说成秦贼,被‘忠臣’们暗暗谩骂,口诛笔伐的人。”
  “他却会改善秦制,建立一个,能让‘秦吏’,不,严格来说,是法吏源源不断的制度!”
  “这世上不缺吏,但喜君,仍缺法。”
  “法者,天下程式也!”
  它代表了一种理想,一种从商鞅时代,延续下来的理想。
  它能让手中有剑者不敢造次。
  它能让权贵不敢肆意欺辱庶民。
  它能让卑微的士,也通过军公爵,拥有上升的渠道,不至于阶级固化。
  它让妄图分裂祖国的暴徒,难以得逞。
  “可它已经被破坏了。”
  黑夫不吝承认这点。
  “始皇帝做了表率,而我,还有那些所谓的‘英雄豪杰’,给了它最沉重的一击。”
  “重建,谈何容易?我得从头开始,从徙木立信的那一刻重新开始。”
  “所以我需要喜君!需要一个,能像商君那样,带给天下公正的人!”
  “喜君,你我终有一死,而写有律令的竹简纸书,也终究会腐朽。但我希望,改善后的秦制,这律令背后的精神,却能传承下去!延绵后世千年!”
  “能延续多久呢?”喜反问。
  当时,黑夫指着亭舍外面的松柏自嘲道:“至少能活,一棵松树的寿命罢?”
  想起那些对话,老迈的秦吏站在始皇帝陵前,风拂动了他头上的帻巾。
  哪怕是颓然西谪时,喜也坚持地对嘲笑他的人说道:“在这大秦四十郡,数百余县,定还有人恪守着为吏之道,肃然恭俭,莫不敦敬。世道纵然暂时变浊,只要这些真正的秦吏尚在,它终归,还有变为皓皓之白的那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