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大赛生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于华和石铁生是在晋城参观的途中,收到这份文件的。他们正和山西当地的作家、陪同的工作人员,在一段古城墙残留的城楼里休息。
  看完以后,石铁生哈哈大笑,对于华道:“你这个学生太不简单了。这下不少人要气的半死喽!”
  于华笑道:“很多和他‘过了两招’的人都说,不能真把他当20岁的小孩子看,要吃大亏。”
  石铁生道:“如果没有他搅动文坛这摊死水,作协可能永远发不出这份文件。”
  于华道:“谁说不是?其实这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责任。但是我们真想做什么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是这摊死水的一部分了。”
  石铁生叹气道:“80年代,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遇到那么多好作家、好编辑帮助我。有时,几乎就是你们托着我往前走的……
  谁能想到不到20年时间,当年那种欣欣向荣、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就成了今天这种局面。我们想批判,看到的又都是曾经那么和蔼、那么友善、那么熟悉的一张张脸,张不开口啊。”
  于华道:“其实我们也在这些‘熟悉的脸’当中。我们何尝没有挡后来人的道呢?我们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水平都不怎么样,但还是一篇又一篇地发表。
  现在的年轻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要比我们当年写的好得多得多,才有一丁点发表的可能。我们占了时代的便宜,却没有把属于我们的文学时代经营好。”
  石铁生道:“你这句话说得好——你要用不上,我可就拿去用了。”
  于华哈哈笑道:“随便用。”
  石铁生道:“幸亏石头里蹦出个张潮来,不然后人回顾这些年的文学史,会怎么评价呢?”
  于华没有回答,而是推着石铁生的轮椅出了城楼。此刻已经是傍晚,远处的天空是一大片灿烂的红色,把云朵也点燃了。
  于华讶道:“火烧云?”
  石铁生点点头道:“火烧云。‘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看来明天是个大晴天。”
  这篇《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引发的震荡远不止在文学圈,更是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社会的大讨论。
  根本原因就是张潮那近乎于“耀武扬威”的坦诚,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原来“好人”也可以算计“坏人”!?
  传统观念当中,“好人”永远要被“坏人”迫害到走投无路时,才能奋起反击,这样反击的正当性才会被拉满。哪里能接受“好人”给“坏人”设局、下套,把“坏人”逼上绝路呢?
  但是张潮不在乎——他甚至表现得比那些“坏人”还要有心机、还要狠辣。这样的“好人”,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觉得膈应。
  不过再膈应,也不能说出口。因为方老师、莲岳他们这次坐实“里通外国”了,这时候批评张潮,那纯粹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有“好事”的民间辩论团队,已经将之当成了辩论的议题——
  “对方辩友说的那不是‘好人’,而是‘庸人’。‘好人’的‘好’,不止要好在‘与人为善’,也要好在‘惩恶扬善’。‘善良’与‘懦弱’不是一回事,佛教当中,也有‘怒目金刚’……”
  “对方辩友说‘惩恶扬善’,那张潮的行为是在‘惩恶扬善’吗?不,他也承认自己的忍让是一种伪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放大质疑者的‘恶’,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惩罚对方。虽然不能称之为‘恶’,但也绝不能称之为‘善’……”
  “对方辩友忽略了一点,如果我们人人都有张潮这样的心态和策略,那么对坏人作恶,也是一种巨大的威慑作用。坏人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拿准了好人没有防范……”
  “对方辩友……”
  张潮的观点,虽然不受上年纪人的待见,却在年轻人当中异常受欢迎。他们忽然听到,这个社会上竟然还有“成功人士”在劝自己不要逆来顺受,不要做滥好人,而是要主动出击、除恶务尽。
  这可太刺激了!
  于是在各大论坛中,张潮历年来“南征北战”的各场战斗都被拿来复盘,发现确实如张潮所说,每次对手想把张潮拖入道德的、伦理的、逻辑的泥潭,到最后都会被张潮用对方最擅长的武器绝杀。
  可张潮只有20岁,怎么就这么滑不溜手呢?只能解释为天赋异禀了。
  不过张潮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在这篇文章之后,就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己降温,尤其是不让媒体拿这件事炒作什么“中美对抗”“文化渗透”“青年领袖”……甚至有报纸都准备称他为“民族英……”
  如果不踩脚刹车,谁知道后面还会多夸张。
  不过这点出乎许多人的意外,就连被他拜托向宣传部门传传话的王濛都说:“这是好事啊,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张潮的理由也很充分:“我还想要去美国渗透渗透人家,现在都快把我捧成啥了,后面我还怎么渗透人家?”
  王濛闻言倒是严肃起来,连声道:“对,对。你的这个责任更加重大,我去帮你打招呼,先把这件事冷下来,至少不往政治原因上去拱火。”
  张潮这才放心地挂了电话。这些头衔他一个都不想要,能把自己的小说在美国多卖一点最重要,毕竟美国一本书的版税折算下来,比国内高上五六倍……
  眼下张潮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月底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