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张潮的侠客行(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赶回沪上。这次来香港匆匆忙忙,也没有做任何准备,这么去见查先生,未免有些不太礼貌。
  下一次,下一次我来香港会专程拜访他,向他请益。”
  潘要明不禁犯了为难,犹豫地道:“这……”
  张潮立刻说道:“我其实在香港呆的这两天也没有闲着,恰好写了一篇武侠小说,预计明天就能完成,准备投到《明报》的文学副刊上。
  这篇小说,我想先请查先生看一看,作为我的一份心意,你看可以吗?”
  文人相交,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对方品评,算是一种很高的敬意了,见面反而还在其次。潘要明自己也是个作家,自然知道有这篇小说就可以“交差”了,于是满口答应下来。
  随后的两天,张潮分别与复赛学生以及几个中学文学社团的代表学生进行了座谈,有了之前两天的铺垫,效果都很不错。
  一场低调、一场高调的安排,也再次让香港市民关注到了文学。
  待到第二场座谈会结束以后,张潮的第一篇武侠小说也在当天晚上完成了,发给了潘要明,让他转交给金镛先生。
  潘要明不敢怠慢,将小说打印成大字稿,亲自带去给了金镛。
  这篇小说名为《侠客行》,恰好与金镛其中一部作品名字一样。不过只有7000字左右,金镛很快就看完了,将稿件放在桌面上,问道:“你看了没?”
  潘要明道:“来的路上草草看了一遍。”
  金镛叹道:“后生可畏啊。这篇小说,我希望香港有足够多的人能够看懂。发给《明报》方面,让他们全文转载。”
  《明报》虽然早已经不是金镛掌管了,但是他对《明报》的影响力无处不在,潘要明更还是《明报》出版社的社长和《明报月刊》的总编辑、总经理。
  潘要明问道:“会不会太长?”
  金镛道:“多一个版面的事情,你去安排就行。我希望明天所有《明报》的读者都能看到这篇《侠客行》。”
  潘要明点点头,马上就动身去了报社。
  次日清晨,拿到最新一期《明报》的读者,惊奇地发现报纸比原来厚了一点。翻开来,原来是副刊整整多了一个版面。
  而多出来的这个版面,全部给了一篇叫做《侠客行》的武侠小说。
  不少人都惊了,以为金镛先生耐不住寂寞,又“出山”了。仔细一看,方才发现作者不是金镛,而是这两天在香港大出风头的张潮。
  出于好奇心,纷纷认真欣赏起来——
  【冬日里北边的天竟黑得这样早,晡时未过就暗得看不清路。道旁的松林渐渐地像山水画里最浓的那片墨皴,仿佛随时会有剪径的强人从幢幢树影里闯出来。少侠自然是不怕强人剪径——至少一个两个的不怕。他腰间悬着长剑,胯下骑着骏马,头顶发髻高耸,扎得极紧,把眼角眉梢都吊高了些许,越发显得剑眉星目、神采奕奕,任谁看了也要喝彩一声:好个少年英雄!寻常的匪贼见他这身装束,怎敢来送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