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年轻的挑战者(2/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我一度拥有过才华,但这才华太过强盛,我没有办法用它来成就现实中任何一种事业。一旦拥有它,现实就微不足道。没有比那些幻想更盛大的欢乐了。我的火焰,在十六岁那年熄灭了。【我想,我余生即使能成就的所谓事业,也不过是火焰熄灭后升起的几缕青烟罢了。】
整篇小说虽然还透着一些稚嫩,但是从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才华足以让任何一个有基本文学鉴赏能力的读者侧面。这种才华,自然得到了会议室里所有评委的认可。
而且它的篇幅也很惊人,长达近4000字,是所有复赛作品中最长的一篇。仅从书写角度考虑,作者几乎要全程伏案写作才能完成。(真正的原小说是6000多字)
小说描写之精美、思绪之奔逸、情感之诚挚、波折之诡谲……却又像是静心打磨了许久,绝非临场仓促写就。
但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离题了!
张潮的“大蛋糕”题虽然提供的写作方向非常丰富,而且也没有明确的主题限定,但是毕竟是比赛的“题目”,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要扣一扣“蛋糕”或者“切蛋糕”“吃蛋糕”这些意象和动作。
这篇《夜晚的潜水艇》却只在开头简单地写了一句——“看着眼前的蛋糕,我想起自己是在12岁的生日那天,开始被过度生长的幻想所缠绕。”
后面就再没有一个字提及“蛋糕”。而且小说表现出的主题,似乎也很难和张潮出的题目搭上关系。
这就是评委分成两派的原因——
韩少功一方认为,《夜晚的潜水艇》虽然表现出了远远超越同龄人的写作才华,但是却不符合“比赛”的要求。这么敷衍的“扣题”,太像是预先准备了稿子现场套作,这要还能给一等奖,那今后肯定有人这么干。
“比赛”最重要的是尊重规则。如果因为“惜才”就不惜牺牲“公平”,那重生的大赛,可能会再次被人质疑。所以这篇小说只能拿个安慰性质的优秀奖。
迟子建一方则认为,正是因为《夜晚的潜水艇》太优秀了,作为定位鼓励青少年走上文学道路的“新理念作文大赛”,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否则可能就此断送一个极具潜力的新星。
这篇小说的作者如果真是想“套作”,一定会做足表面功夫,又怎么会如此草率?显然在那一刻,作者想到了这个故事,并且迫不及待地要把它呈现出来,以至于忘了比赛是有要求的。
从鼓励新人的角度考虑,给他一等奖是完全应该的。
双方都没有考虑过给“二等奖”,因为这等于同时羞辱了规则和才华。
再次看完作品,身为评委之一的复大中文系副教授段怀清道:“如果以作品的文学性和完成度来说,《夜晚的潜水艇》是我近年来见过最优秀的青少年作者的作品——哦,除了张潮。
但即使是张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一篇高质量的纯文学作品,恐怕也不容易吧?”
这点上,所有评委都没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阿来却转身问马伯慵道:“你电话都打过了吗?”
马伯慵走了过来,把一个诺基亚1110手机递给了阿来,对阿来道:“阿来老师,您手机里的几个主编电话我都打过去问了,他们也确实没有见过这篇小说——甚至类似的都没有看过。”
阿来点点头,收起手机,对所有评委道:“这篇文章昨天晚上我们在网络上搜索过,没有发现抄袭的痕迹。刚刚我让小马拿我的手机打给几个大刊的主编,结果你们也都听到了。
在确认这篇作品的原创性上,我们身为评委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大家觉得有问题吗?”
所有人都摇摇头,都认同阿来的这个说法。实际上今天获奖的每一篇作品,以马伯慵为首的现场辅助人员都做了简单的网络搜索,确保了原创的底线。
而《夜晚的潜水艇》受到的审核“待遇”,更是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如果这还出事,那真“非战之罪”了。
阿来接着说道:“好,既然我们已经尽职尽责了,那任何结果都能问心无愧。我觉得要这么考虑——如果他不是套作,我们却只给了他一个优秀奖,那对他来说可能确实是一个打击,很可能就此埋没这颗新星。
如果他是套作,我们也给了他一个一等奖,其实也算不上我们这些评委的污点。毕竟,我们只对眼前的文章负责。只要他套的是自己的作品就行。
万一,他套的是其他人的作品,最后‘东窗事发’了,那也是他自己的污点,而不是我们评委或者大赛的。大家在这点上能达成共识吗?”
阿来说完,韩少功、迟子建、池莉、苏童,包括段怀清等人,彼此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最终也都点了点头。
阿来接着说道:“最后说说‘扣题’——这篇小说由‘蛋糕’联想到‘生日’,虽然并不是围绕‘蛋糕’做文章,但也勉强算有一定联系。
至于小说的主题是不是暗合复赛的题目,那应该交给更广大的读者来解读,而不仅仅是我们这些人的‘一屋之言’。文学有争议是常态,没有争议反而是死水一潭。
这点大家能认可吗?”
韩少功笑道:“自从张潮像孙猴子一样跳上文学这张桌子,‘要有争议’好像反而成为了一种主流看法——我同意。”
阿来点点头,郑重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