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这个,就叫做专业!(2/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要他去上海“技术交流”的事,还有自己的犹豫说了。王蒙听完以后“哈哈”笑了两声,然后才对张潮说道:“你觉得现在的上美厂,还是‘艺术至上’的那个制片厂吗?”
张潮对其中内幕并不十分了解,好奇道:“这怎么说?”
王蒙道:“现在的上美厂,就是一个重荷难返的衙门。虽然每年还在出产一些动画片,但是本质上它已经衙门化了。你想想看,一个衙门,过来开个会,真就把你的技术学去了?
他们有本事升级技术,早升级完了。你完全可以利用人家的这个邀请,给自己的电影再造造势嘛!”
张潮被王蒙这么一点,也醒悟了过来。这十几年世界动画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最先进的3D动画也面世超过10年了,可是上美厂有半点学习的迹象么?
上世纪80年代,宫崎骏和高畑勋来中国访问,带着“朝圣”的心情,专门造访了上美厂,还向上美厂赠送了《风之谷》的胶片。
但是上美厂的领导在双方的座谈中,对技术问题完全不感兴趣,而是详详细细地询问了日本动画界的薪酬制度和吉卜力的薪酬制度,以及怎么短平快地制作赚钱的短片等等。
让宫崎骏和高畑勋彻底地失望了。
所以张潮最后还是同意和上美厂进行“技术交流”,不过不是张潮去上海,而是上美厂派人来燕京。上美厂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就同意了,还发送来了访问清单。
同时这场活动还邀请了媒体参与,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潮汐文化&上美厂《你的名字》先期观影暨中国动画动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研讨会。
时间,就定在《夜宴》首映礼的前一天,9月9日。由于《夜宴》首映时间是9月10日的0点0分,走红毯等活动自然放在9月9日的晚上,所以相当于同期举行,针锋相对的意味极浓。
这下张潮和华宜之间的火药味一下就被嗅觉敏锐的媒体嗅到了。张潮之前不是一直和华宜合作愉快吗,《少年如你》和《悬崖》都又叫好又叫座,大家都以为张潮要和冯晓刚、王晶花组成华宜的“三驾马车”呢。
这友谊的小船怎么说翻就翻?
王仲军本来就已经被《夜宴》的舆论风波搞得焦头烂额,此刻又要出面回应:“我们与张潮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没有任何问题,研讨会和《夜宴》首映礼安排在同一天,纯属巧合,不要过度联想。”
张潮则保持了一贯的态度,不回应任何有关的问题——但这种事不回应,就相当于回应了。大家也就坐实了双方关系确实已经破裂了。
这可是比什么电影首映式更有爆炸性效果的新闻。所以到了9月10日那天,很大一部分媒体的资源,都从《夜宴》首映被分流到了“潮汐文化”与“上美厂”的这次研讨会上。
这对于《夜宴》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一部大片,如果在它上映的第一天不能吸引到绝大部分的文娱媒体资源的话,那对票房来说,就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信号。
9月10日下午,张潮带领着夏答等“潮汐文化”美术部门的同事,以及上美厂的厂长、导演、动画师的十多个客人,连同三十多家媒体的记者,一起在燕京金逸影城的专场影厅观看了中国版《你的名字》。
当正片的第一个画面出现在银幕上时,影厅里就开始惊呼声不断。虽然预告片已经在媒体和网络上放了十多天了,但是真的亲眼看到,仍然震撼了现场每一个观众——毕竟小屏幕的视觉张力是无法和大银幕媲美的。
大家也不是没有看过制作精美的日本动画,宫崎骏在国内也有无数拥趸。但是他那种偏清淡的手绘风,在“第一眼”的观感上,是不如新海城这种强烈的光影对比和色彩调制的。
随后整个故事流畅的叙述节奏、细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中国场景的唯美再现,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上美厂来访人员和现场记者的认识。
“原来动画还可以这么拍……”一个在上美厂工作了30年的老画师,口中喃喃道。
随即他实在忍不住好奇心,不顾动画还在播放,转身问起了身边“潮汐文化”的画师:“为什么刚刚那几帧画面里的水面变化可以那么真实?你们是一副副画的?”
小伙子第一次被这么询问,顿时有些慌乱,看向了两个座位外的张潮。张潮也注意到了,明白是怎么回事,轻轻点了点头。
小伙子这才低声回答道:“当然,不是一副副画。我们是先找到合适的水景……然后用……分解成若干个……接着再用……处理细节……上色我们用的是……然后再用……渲染……”
上美厂的老画师才听了个开头,眼神就开始茫然起来。小伙子口中不时蹦出来的各种中英文术语,还有各种电脑软件名称,他完全理解不了。
只能大概知道想处理出这样细腻的水面光影和纹路变化,在有成本限制的情况下,依靠手工作画几乎不可能,必须大量使用计算机。
他参与过《宝莲灯》的制作,其中有几秒沉香从乐山大佛脚下经过的画面,上美厂专门还专门派人前去乐山取景,反复斟酌,耗费了大量人力,才完美呈现了整个过程。
按照这个小伙子说的,根本不用这么复杂,派人到现场多拍几张照片,放到计算机里处理一下就行了?
但是计算机的成本又是多少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