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鹭岛之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的青年老师和活跃的文学社学生挤了进来——刚刚他们看饭塚荣师生在里面,都不敢进来。
  主攻文艺理论和女性文学的年轻老师舒琼,对张潮道:“你刚刚讲的内容对大家都有启发。我们太少看到一个青年作家,这么早期就摆脱了‘混沌’的创作状态,以理性视角看待自己的创作过程了。”
  另一个主攻方言文学和比较文学的老师徐彬彬则好奇问道:“刚刚饭塚教授和你交流了什么?是准备将你的作品翻译成日文吗?”
  文学社的杨辰沛则有些激动,说道:“刚刚我们社的同学都吵着要来见你,人太多了,只派了我们几个代表。”
  张潮看小小的后台房间里挤了小20人,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说也说不清楚、答也答不完,于是道:“我请大家吃宵夜吧。这里哪里的排档好?”
  “那我们可要不客气啦!”
  “吃大户?”
  “吃大户!”
  “宵夜,当然是‘小眼镜大排档’!”
  “好,那就‘小眼镜’。”
  “成,咱们走!”
  “走!”
  张潮手一挥,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图书馆。
  中文系主任李无为和其他几个年纪大点的教授正在楼下闲聊,还想等张潮下来一起说说他这场讲座,没想到就看到张潮被年轻老师和学生们拥着往校门口去,都没发觉他们在等他。
  李无为不由得酸溜溜起来,对旁边的林丹娅道:“这……他这也太受欢迎了!”
  林丹娅道:“年轻人嘛……不过主任,咱们这次可要抓住机会!”
  李无为愣了一下,问道:“什么机会?”
  林丹娅道:“这两年大家有一个经验——张潮基本在哪里多停留,都会给那里留下点什么。他给自己的家乡留下了两部小说,十几篇散文;给燕大留下了毕业答辩直播,给燕师大留下了一部小说。
  去山西,留下了一个电视纪录片;去香港,留下了一篇武侠小说;去日本,留下了一部动画;去上海,留下了一本杂志、一个比赛……
  最近去个贵州的小山村,给他们留下了三部小说,两条路。”
  李无为专攻小学,对当代文坛关注不多,现在听林丹娅这么一说,顿时大感兴趣,追问道:“你的意思是,一定要让张潮留下点什么?”
  林丹娅道:“‘风过留声、雁过留痕’,张潮虽然年轻,但注定要在文学史上留名。如果他能给学校留下点什么,那就最好了。”
  李无为点点头,道:“那你们做好工作,一定要激发出张潮对厦大的认同感、归属感,他爸爸不是咱们校友吗?对了,还有创造力。”
  一个大学里的系部要支棱起来,不仅要靠“里子”,还要靠“面子”。而“面子”,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和行业大咖的关系,以及媒体的曝光度来支撑的。
  80年前,鲁迅总共就在厦大呆了4个月零12天,还嫌弃得不得了,在日记和与许广平的通信里把鹭岛从饮食到居住环境,再到同事关系,都吐槽了一个遍。
  以至于后来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厦大是用“三椅、两灯、一地窖”来招待鲁迅。
  但是这都不影响“鲁迅研究”后来成为厦大的一块招牌,还专门建了个纪念馆,就连学校大门口的校名题字,都是从鲁迅的墨宝中集字集出来的。
  张潮自然无法和迅翁相比,但是在名气和媒体效应上,却是今日文坛的一时之选,如果张潮能为厦大留下一些值得纪念的东西,那无疑大大增加了这次邀请他来的价值。
  就在他们商量之时,张潮已经和老师、同学们,分别搭乘几辆出租车,来到了湖滨中路的“小眼镜大排档”。
  和后来已经开成连锁饭店的规模不同,这时候的“小眼镜大排档”真就还是“大排档”,在路边的空地上支着几个篷子,海鲜要么在冰柜里冰鲜,要么就养在叠起来的蓝色塑胶箱里。
  老板是个个子小小的中年人,戴着一副眼镜,是鹭岛本地人,所以都叫他“小眼镜”。最早就是一个家庭小店,因为物美价廉、明码实价,做法也地道,所以很快就成了本地海鲜大排档的明星档口,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张潮等人一来,位置马上就紧张起来了,但好在是“大排档”,变通容易。戴着眼镜的老板很快指挥着员工,给他们腾出位置,又支起了两张桌子,这才勉强坐下。
  两个老师和张潮一起在排档的海鲜区点好了菜,虽然是“吃大户”,但一个贵价海鲜都没有点,不过是酱油水鱿鱼、辣炒花蛤、椒盐濑尿虾、清炒地瓜叶、清蒸多宝鱼……这些家常菜。
  因为明天都还要上课,学生、老师都在,所以都默契地没有要酒,只让上了饮料。
  待到热腾腾的菜肴一上,大家的情绪也都高涨起来;几杯饮料下肚,桌上的师生之别就淡了。
  这年月,大学里的氛围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师生之间的对立、斗争关系还没有那么普遍,也没有学生在课堂上录了老师讲课内容然后去举报的荒唐事情,因此很快就其乐融融起来。
  大家本来是要和张潮探讨文学的,但真到了此刻,却天南地北什么都聊。
  结果惊讶地发现,张潮的生活中原来不止有文学和艺术——NBA、游戏、八卦、键政……几乎什么都能聊上几句,标准的2000年代文科大学生。
  私底下说话,也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