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什么叫文化输出?这就是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么样的译著。
  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绝大部分的读者对非本国的文学作品的接纳,都来自于这些编辑的灌输——信息差,就意味着商业价值。
  张潮即将上线的这个网站,则可能完全打破这种信息差。
  两国的读者一定会好奇,对面到底希望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书籍?这种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市场”就诞生了。
  能诞生市场,那肯定也会诞生“搬运工”。
  在影视剧网络盗版、传播过程中“历练”出来的“野生字幕组”们,已经证明了大家对于打破信息樊篱的热情是不可阻挡的。
  这样的机制下,张潮等于为“图书翻译”凭空造饼,以后大小出版社都可以根据这个网站的反馈结果,去分这块新饼了。
  艾丽丝·梅休忍不住浮想联翩,要是能提早知道张潮的这个想法,让自己的出版社参与其中,那……
  张潮当然不知道台下那些小心思,或者说即便艾丽丝·梅休提前知道了,他也不会允许任何大出版社介入这个网站的建设或者运营。
  别看这些大出版社财大气粗,人五人六的,张潮相信读者只要在网站看到了他们参与的痕迹,肯定扭头就走。
  一个潜台词是“反权威”的网站,怎么可能让“权威”来坐庄呢?
  这时候一个记者的提问吸引住了众人的注意力,她问道:“这个网站应该也允许那些专业的书评人和作家注册吧?”
  张潮点点头道:“当然允许。我们不会审核注册者的身份,除了国籍以外,它没有任何注册限制。”
  一个长相颇为甜美的年轻女记者像逮住了什么关键点,立刻兴奋地追问道:“那这个网站同样存在被他们垄断表达渠道的可能!他们都是专业的,具有强大的观点输出能力,普通读者很难与他们抗衡。
  你不害怕到最后你的网站,和今天很多出版社的网站和图书博客一样,充斥着这些专业书评人的长篇大论吗?”
  张潮笑道:“你非常敏锐!”一句话夸得这个记者小姐姐腼腆地笑了,张潮今天在发布会的表现太精彩了,已经让不少人折服。
  张潮接着道:“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到了,所以在我的网站上发布书评信息,每条不能超过140个字符,也就是单条手机短信的最长限制。
  此外还可以配发一张最大不超过100kb的图片,例如书本的封面。”
  现场响起了巨大的惊呼声。无论记者还是读者,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虽然单篇博客也有字数限制,但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写到限制字数。
  刚刚提问的记者立刻问道:“你是说,像Twitter(推特)那样?”推特这款社交软件在去年年底才推出了试用版本,非常小众,被多数人认为只是一种“网络短信”,远没有出圈。
  像此类“轻社交”软件,多数要等到iphone推出应用商店与移动互联网达到“交汇点”以后,才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否则没有明确的使用场景和交互需求,大家都把电脑打开了,不可能就为了看网友发一条140个字的生活牢骚。
  张潮道:“哦,你竟然知道推特?确实有点像,但仅限于字数限制这一点,除此以外就没有了。我们的网站是提供大家进行阅读交流的家园。
  我希望任何热爱阅读的人发生‘书荒’了,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想看的图书。”
  美女小姐姐记者看到张潮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忍不住又问道:“为什么是140个字?”
  张潮开心地笑了,解释道:“大部分的读者并不缺乏出色的表达能力,能写出惊艳的妙句。但他们并不是靠这个吃饭的专业书评人,没办法长篇大论,所谓的‘观点输出能力’的差距,大部分来自于此。
  140个字的限制让普通读者和专业书评人站到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在这个网站上,‘众生平等’!
  另外——”张潮拿起自己的手机晃了晃:“140个字的书评,不仅可以发表在网站上,还可以用短信发给自己的朋友。”
  坐在场地后方的读者阵营欢呼起来,张潮的这个网站简直就是为了他们量身定制的。
  美女小姐姐记者笑道:“那书评人以后的饭碗,可能要保不住了。你刚刚领了「全美书评人奖」,这样做真的好吗?”
  张潮认真地道:“当然不是,我认为这让这些书评人真正有机会成为广大读者的‘指路明灯’。想想看,以前他们只能通过报纸杂志上的专栏与读者见面,而有了我们的网站——
  他们甚至可以每个小时都与读者分享自己对图书的真实看法!随时捕捉灵光乍现的一瞬间,这难道不比绞尽脑汁进行长篇大论的输出更能展现他们的个人魅力吗?
  相信我,书评人也能成为真正的‘明星’!
  这是我,送给「全美书评人协会」的一个礼物,感谢他们的肯定,也希望他们能喜欢。”
  张潮一番言语之下,包括刘易斯·兰帕姆在内有专栏作者身份的记者们都心动了。
  前几年兴起的博客浪潮,已经创造出一大批“平民英雄”,许多早期博主只是分享分享日常,就被那些在互联网上饥渴地寻找新鲜内容的网民们捧上神坛,获得耀眼的光环和巨大的收益。
  张潮的这个网站是否也蕴藏着这样的机遇?实在太诱人了!
  一个记者立刻举手问出了关键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