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所谓幸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了一遍诗稿,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这些诗歌的个别篇目还有些“幼稚”,但是整体而言无疑是佳作,但是诗歌符合「非虚构写作」的要求吗?这世上有「非虚构诗歌」吗?
  他有些拿不准,决定等编辑部其他人来了以后再商量。
  他打开电脑,点开名为「风雨《洛神赋》」的文档,继续敲击自己的文字:“曹丕这种防兄弟如防贼的态度,就连陈寿著史时都有点看不下去,评论说……”
  但是只写了一小会儿就停笔了。
  不知怎么的,马伯慵的心里有些躁动。他离开电脑,去打了一杯咖啡,一饮而尽,却没有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
  于是他又走到院子里,6月初的燕京城虽然已经热起来了,但是现在才早上7点多钟不到8点,还凉快得很。
  尤其奥运会快开了,环境治理得不错,天空能看见澄净的蓝色;檐角的脊兽在淡青色天光里显出水墨画的轮廓。
  马伯慵走到东墙根,那里有一口很大的青花鱼缸,水面上正浮着几叶浮萍,几尾红鲤啄食浮萍时漾起的涟漪,把倒映的葡萄架也揉成了碧色的琉璃。
  看了一会儿鱼,他还是觉得心里有些不安分。这时候穿堂风捎来炸油条的香气,院墙外边传来邻居老奶奶听收音机的声音,还有街坊行来踏去的脚步声。
  马伯慵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打开大门,然后就坐在冰凉的石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这是「潮汐文化」的办公地点搬来这里以后,他第一次认真地观察着周边的邻居。
  这条胡同位置好、街面宽绰,所以不少四合院已经整座卖掉,要么装修成了会所,要么当了私宅。但还有不少大杂院存在,充满了生活气息。
  邻居们看到马伯慵,毫不见外地打着招呼,仿佛他生来就住在这里似的。甚至有位大爷拎着一袋子油条,还向他敞了敞袋口,问道:“小伙子,来一根?”透着亲切和自然。
  马伯慵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从容不迫,也仿佛自己从小就在这里长大。
  坐了有小20分钟,8点来钟的时候,第二个上班的人出现了——双学涛。他错愕地看着坐在台阶上、一脸微笑的马伯慵,问道:“你坐这干嘛?”
  马伯慵没有回答,而是道:“我好幸福!”
  双学涛皱了下眉头,道:“幸福?你决定《放逐流星的孩子》是做连续剧还是电影了?”
  马伯慵鄙夷地看了一眼双学涛:“庸俗!”
  见双学涛一脸懵圈,马伯慵领着他进了办公室,把收到的诗歌稿件递给了他。
  10分钟后,马伯慵和双学涛两个大小伙子,一脸惆怅地坐在台阶上,长吁短叹。
  他们都被许立志的诗歌刺痛了。
  作家本来就是人群当中比较敏感的一类人,尤其容易共情。这两人都是优秀的作家,这方面的能力更加强大。
  许立志的诗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揭示了一个迄今为止,还没有被文学关注到的群体。
  这一切都超出了他们原有的人生体验,带来了强烈的精神刺激。
  马伯慵出生在一个工程师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双学涛的父母都是工人,他从小就是“学霸”。两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文二代,相反,他们都有和“工人们”打交道的丰富经验。
  他们也并非不知道南方大型代工厂里流水线工作的状态——至少兰婷那篇《流水线上的孔雀:中国杀马特田野笔记》就写过这个流水线工人这个群体。
  但兰婷的文章重点在于这些年轻人通过修饰一个夸张的外在形象来释放内心的压抑,并没有对流水线工作本身过多着墨。
  而许立志的诗歌则血淋淋地揭开了这份工作后面的残酷——虽然两人也都知道这难免有源自许立志诗人气质的过度反应,大部分的打工仔不会像他这样悲观。
  但这恰恰就是文学对于社会现实的反馈方式之一——即使一件事情大部分人都接受,那就一定是合理的吗?
  双学涛在台阶上坐了一会儿,终于缓过来了,转头对马伯慵道:“你说的对,我们确实太幸福了。”
  马伯慵点点头,没有说话,感受燕京的晨光洒在身上的惬意,但心里却是那些从早晨就要进入车间,然后一直站到路灯亮起的同龄人。
  内心再次掠过一丝惆怅。
  过了一会儿,许蕊雅也到了四合院门口,看到两个大老爷们坐在台阶上一脸傻笑,同样是一脸懵圈……
  10分钟后,许蕊雅:“我不去台阶上坐,我在院子里坐坐就好……”
  上班后没多久,许立志的诗歌就传遍了《青春派》的编辑部。这位年轻的诗人,用自己的文字给了同样年轻的编辑一点小小的“深圳震撼”。
  双学涛问道:“怎么样,发哪里?”
  兰婷一把把稿子抢过来,抱在怀里,道:“人家都说了投给《非虚构》,谁也不要和我抢!”
  严格来说,兰婷还没有从厦大毕业,但她的毕业论文早早就提交通过了,加上张潮的关系,所以对她提前跑来燕京上班,学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几天她飞回厦门答辩就行了。
  她现在虽然只是普通编辑,但是俨然是《青春派·非虚构》的中流砥柱,不仅负责约稿、审稿、校稿,自己每期都要贡献一篇稿件,简直是个精力无穷的小超人。
  这个叫“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