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看,张潮写的这些破事早过时啦!(月底求票)(2/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用李安《饮食男女》中的一句台词说就是:人生不像做菜,可以等材料都备好了再下锅。
这世上哪有多少值得追求的目标,能等到你做了万全的准备再出发去追求?生命中万事俱备、水到渠成的幸运总是罕见的,所以才值得记录与歌颂。
我们总不免要仓促披挂上阵、仓皇面对得失。在这点上,我,还有大部分人对‘小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
董倩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你认为你和‘小杨’是一类人吗?”
张潮从容答道:“怎么不是呢?我写那三篇文章的时候做好准备了吗?没有。我没法预料到后续的发展,没有一个人过来给我打包票能出名,但我必须先写了再说。
因为那个时间段,那一年的‘新理念作文大赛’正如火如荼,我写晚了哪怕一星期,那个窗口就对我关闭了。所以我得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半夜溜去学校机房。
‘小杨’难道不是如此吗?他就想要一部可以在其他人面前炫耀的手机,他等不及在工厂里日复一日站流水线攒上一年的钱了。晚三个月买,很多人都有了,他就享受不到那种众星拱月的快乐了。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批判的‘浮躁’,不过就是有一样眼前、当下就想要的事物——手机也好,名声也罢——为了它我们甘冒风险。”
董倩道:“所以这样冒险值得吗?”
张潮道:“在不同人的价值观里,值不值得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要注意,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价值观?我认为用一颗肾去换一部手机是不值得的,‘小杨’却认为值得。
我们能把这种行为批评为‘浮躁’吗?这无疑是一种对他们的生存状况的极大忽视,以及对他们的精神需求的极大蔑视。本质上,这是一种使用极端手段获取身份认同的尝试。
我们总爱用‘浮躁’批判年轻人的选择,却选择性遗忘历史本身就有的躁动本能。苏秦说‘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那要是战国时期的价值观足够‘稳定’,这个穷困潦倒的书生是不是早就该认命种地,而不是挂六国相印搅动天下风云了呢?
所以回到李安导演的比喻,很多人既没有勇气承认‘材料永远备不齐’的现实,又不肯放弃对‘完美菜谱’的偏执追求。
当所有突破常规的生存尝试都被钉死在‘浮躁’的十字架上时,这个社会就只剩下两种人:一种是跪着把虱子看成车轮的‘神射手’,另一种是连虱子都看不见的盲流。
这样的社会是大家想要的吗?反正我不想要。
就像我匿名骂自己时引发的狂欢。大众需要‘浮躁’这个垃圾桶,把所有制度性困境转化为个体道德缺陷。但大家不妨想想——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提供更丰裕的物质、更包容的心态,那么‘小杨’的肾、许立志的诗,或许都能找到更体面的归宿。”
董倩坐在张潮对面,目露深思,继续问道:“那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至始至终都不想批判‘张潮’或者‘小杨’。
相反,你其实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这种希望,不是说他们的悲剧会按照你预期的上演,而是能尽快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消失。
甚至可以这么说,你希望自己的‘预言’落空——因为只有它们落空了,才是一个你理想中的社会。”
张潮连忙摆手否认道:“我没有那么狂妄,会觉得两篇小说就能改变什么,这太乐观了。至始至终,我希望的只是能关注到这次讨论的人们,可能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看法。
就像我一开始所说的,哪怕有一个‘小杨’看到这次的讨论,知道身体器官很重要,不能随便卖掉,我就觉得很值得了。
我更希望‘小杨’们能更‘浮躁’一点,去追求比一部手机更高昂的消费品。他们当中依旧会有人误入歧途,但是我也相信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在追求当中回归生活的正轨。
说到底,我还是对咱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比较有信心。
如果非要说我这两篇小说批判了什么,那就是我自己。这才是我该写的小说,结果迟了几年才写出来。不过幸好我想起来写了,也许并不算晚。”
董倩和观众其实都没有太懂张潮这番话的含义,只觉得这是一个作家的自我期许太高了,才会这么说。
不过关于小说引发的争议,以及在接受采访过程中那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张潮都已经解释得非常完整和清晰了,虽然并不如有些人所愿,但却把人们的思考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去了。
董倩趁势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对于‘小杨’,哦,还有所有曾经因为这件事批评你的读者、观众,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张潮沉默了一会,用一种既郑重又淡然的语气道:“我想对屏幕前的‘小杨’们说——请一定要活得比我的小说更好些。
你们在吃3块钱的套餐时,记得再多1块就能给自己加个蛋;日结工作下了班,别总往网吧里钻,多去公园里散散步,晒晒太阳;如果暂时找不到妈妈,就先当自己的家长。
把自己的肾守住了,未来总有人会为它开个合理的价钱——它比你们想象的重要。”
说到最后这句,张潮、董倩,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笑过之后,张潮接着道:“至于那些骂过我的读者、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