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这样的未来,恐怖又甜蜜!(1/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还没有收到他的新小说吗?”“……刚刚看过邮箱,确实没有。”
“那,门卫室有没有收到什么‘可疑’的信?。”
“早上刚问过老刘,也没有,都是一些普通的信件。”
“那传真呢?”
“更没有了。咱们社传真机那动静,有文件传过来半栋楼都听见了。”
“不应该啊……不应该啊……”
萧建国颓丧地坐回椅子里,嘴里念念有词。
在他面前的是已经升任花城社副主编的朱妍玲,她安慰道:“社长,您也别太着急。张潮连续写了三个短篇,每篇的题材还都不一样,恐怕以他的创作精力,也要好好休息一阵。”
萧建国摇摇头道:“别看《画皮》登在《十月》的9月号上,但是8月初就传出张潮去他们那儿座谈了。也就是说最晚7月底《十月》就收到《画皮》了。
你没有看出来吗,张潮这一次投稿间隔基本就是2个月左右。现在距离他投稿给《十月》已经2个月过去了,他难道一个短篇都没有写出来?
这可不像他的风格。他一向是个快枪手!当初《少年如你》可是长篇,才多久就交稿了?”
朱妍玲闻言也不知道该说啥了。张潮这一轮投稿,把“纯文学四大花旦”里的《收获》《当代》《十月》都一一“临幸”过了,唯独和他关系最密切的《花城》始终没有收到张潮的稿件。
第一次可以说张潮是图个新鲜。
第二次可以说张潮是制造影响。
第三次……
萧建国终于有点急了,再也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
张潮你这什么意思?《花城》在你眼里已经不算是国内顶尖的纯文学期刊是吗?
尤其是想到张潮刚成名那会儿他与花城社之间的“蜜月期”,萧建国内心更是止不住有种酸溜溜的滋味不断翻涌。
想当初签对赌、搞签售、游东莞……最后这条划掉——花城社哪点对不住你了?
朱妍玲迟疑了一下道:“他……会不会投给《人民文学》了……”
萧建国大手一挥道:“不可能,他和《人民文学》八字不合!”
朱妍玲不敢问萧建国说这话的原因,不过依然主动请缨道:“不然我再和张潮联系联系?”
萧建国想了想,终于下了决心道:“别打电话了。现在张潮的电话比日本鬼子还难打!这样,你出个差,直接去一趟燕京,到了再约他。
我不相信他一点不念旧情,你到门口了还能躲着不见面。”
朱妍玲道:“好,我把工作交代一下,明天就出发!”
萧建国疲惫地点点头,往椅背上一靠,眼睛一闭,似乎想要把这件烦心事给暂时抛到脑后。
朱妍玲看着马上就要退休的萧建国,既有理解,也有同情,悄悄地退出了主编办公室,轻轻地带上了门。
萧建国急着要张潮的新小说,不是眼红《收获》他们那几十万份的销量,而是今天张潮的新作品投到哪一家,意味着对这家期刊的肯定。
他代表的不仅是销量,还有数以百万计对他抱以极大信任的年轻读者群体。
尤其是最近三篇小说发表以及南京互联网大会发言以后,本来就已经炙手可热的张潮更上层楼,竟然让许多原本丝毫不关注文学、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他了。
加上业内一直在传张潮第四篇小说会发在《花城》上,甚至有同行提前开始打听消息,更让萧建国如坐针毡。
他都不敢想象如果拿不下张潮的第四个短篇,《花城》会被人笑成什么样。
……
就在朱妍玲、萧建国焦急万分的时候,《青春派》杂志的编辑室里,一屋子其乐融融,一人手里捧着一叠稿纸看得津津有味。
这次,张潮并没有让《青春派》的编辑们等得太久。
来过四合院以后不过三四天功夫,马伯慵就收到了一封邮件,标题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不用看发件人,马伯慵就知道这肯定是张潮的投稿——借用世界短篇名作的标题是张潮这次创作的主要特征之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又名《套中人》,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名作,也曾入选过中国的高中语文课本。
在这篇小说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
“别里科夫”一度是那种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张潮准备写个老古董?”马伯慵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马伯慵才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眼神有一丝迷茫,也有几份惊讶。
他按照编辑的人数把文稿打印了出来,亲手一份份发了所有人。
大家翻开稿子,马上就被小说里全新的“未来生活”给吸引了——
【罗智坐在自己早已踩点确认过的餐厅角落里,手指轻敲桌面,眼睛不时飘向入口处。指针已经过了约定时间五分钟,但他告诉自己这很正常,情感UP主“糖果少女”说过女生总是会迟到一点,这是约会礼仪的一部分。他特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