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何事秋风悲画扇(2/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源仍然是多元的,不会被单一平台所控制。虽然现在也有事实上形成垄断的互联网平台,但他们普遍都还比较谨慎,估计也是怕舆论和政策的制裁。”
兰婷并没有这么轻易放弃自己的观念,继续追问道:“您也说了,只是‘不太可能’——也就是说还存在可能咯。
刚刚您也给我们科普过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会超乎大家的想象。
也就是说被算法推荐的内容塞满大脑,改变自己的认识,不是近在咫尺了吗?”
李万东微一凝神,就反问道:“既然你这么害怕‘数据’篡改意识,那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兰婷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时间有些语塞。
李万东等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在燕大的时候,我做过人工智能的相关课题,其中就涉及到了人类意识形成的内容。
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看,人类意识本质上也是‘数据’和‘算法’的集合——我们见过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听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
这些都是以某种数据形式存储在大脑里,并且用某种算法进行处理。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这经过几亿年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的数据格式和算法公式究竟是怎样的。
所以,‘算法推荐’看起来是个新鲜的东西,但可能不过是另一场人类对自然的……呃,怎么说呢——‘模仿秀’?
我想不出更好的词儿啦!你们懂的意思就好。”
兰婷听完李万东的解释,有些气馁地坐回了位置上。
李万东是个老好人,连忙安慰道:“我就是胡说八道,你别介意。”
兰婷摇摇头道:“就是因为您说得太有道理了,所以我才……其实,人类的意识本来就处于不断被修改的过程当中,并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人类从婴儿期开始能看能听,到青少年期接受教育规训,本质上都是外界信息通过我们的神经和大脑的筛选与重构。”
徐峰这时候补充道:“传统社会中,私塾先生的四书五经灌输、宗教仪式的集体催眠,其本质都是特定‘算法’对人类意识的塑造嘛。”
马伯慵这时候却有不同意见了,他说道:“但算法推荐不一样,它的特殊性在于,第一次将这种意识塑造过程量化了,而且能通过非常直观的方式看到。
我们知道改变一个婴儿的意识最容易,成年人则最难——算法推荐却把这个难度大大降低了。因为它用了最不容易让人抗拒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改造。”
李万东这时候插话了,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惊讶:“你们为什么认为算法推荐一定是‘坏’的呢?小说里它不是让‘罗智’的生活井井有条,也收获了他想要的爱情。
还让那个‘周莹莹’也找到了好伴侣。这不是都挺好的吗?
另外,要真觉得这样的算法不好,改就可以了啊——只要调整一下参数,它也可以让用户的生活充满变数……”
李万东的话听得编辑们一愣一愣的——这个理工直男似乎毫不在意他们这些“文科生”所焦虑的问题,无论是“自由意志”还是“永恒人性”。
在他的眼里,这些技术产生的问题,用技术的手段去解决就可以了,没必要唉声叹气。
马伯慵忽然明白了张潮为什么突然让李万东介入到这篇小说的探讨中来——在面对技术带来的人性困境的时候,不要高估自己的情怀,也不要低估其他人的智慧。
他看着李万东道:“所以算法推荐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救世良方,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又一次自我对话,是吗?”
李万东一脸懵圈,问道:“我没听懂,什么自我对话……哎呀,我上燕大是竞赛保送的。念书的时候我语文最差了,每次都刚好及格。
你们这文绉绉的我真听不太懂。不过我真觉得你们担心的这些都不是事。人有问题,撤了就是;算法有问题,改了就是。
天底下的事情不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过来的吗?”
一番话让现场的文学编辑们再次齐齐无语,同时又有些羞赧。
马伯慵对众人笑着说道:“别沮丧啊,大家。你们忘了之前张潮在《十月》杂志社开座谈的时候说的那句话了,‘文学就负责两件事,一是证明危机存在,二是证明人类配得上这种危机。’
现在咱们这间小会议室里不就见证了这两件事吗?张潮证明了‘危机存在’,老李的态度证明了‘人类配得上这种危机’。
好,咱们也别耽误人家开会了,撤!”
……
2008年10月初,最新一期的《青春派·大观》发行了。
张潮最新的一篇小说回归《青春派》的传言,早就是在文学爱好者圈子里传开了。有之前三篇小说的铺垫,加上整整两个月的“空窗期”,大家对这部小说的期待已经无以复加了。
何况期待张潮小说的,又远不止文学爱好者。
企鹅、新浪等互联网企业,竟然都提前向本地的图书经销商预定了这一期的《青春派·大观》,务必能让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第一时间读上,然后从中寻找灵感。
尤其是企鹅,再也不想让「微信」这种QQ的挑战者出现了!
要出现,也只能是在企鹅自己内部,作为QQ的替代产品,而不是在外部隐隐动摇自己的基座。
这一期《青春派·大观》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