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自我阉割”?最大危机!(2/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评的角度看足够专业;从社会新闻评论的角度看,也足够深刻。更难得的他将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而且深入浅出,哪怕是对文学和互联网都不够了解的读者,也能很容易地认可他的观点。
张潮都有些惊了——在他的印象里,《南国都市报》也好,甚至是整个「南国系」也罢,已经很久没有出过水平这么高的评论员了。
如果在外人看来,确实是一出手就掐住了张潮的“死穴”,怪不得兰婷这么着急。
张潮收敛了自己的云淡风轻,用一种严肃的心情继续看了下去——
【更值得警惕的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引发的舆论海啸已超出文学范畴。当企鹅的小马哥被迫发表公开信承诺,当千度的罗宾不得不撰文自辩,当安全卫士的红衣主教借机兜售“反追踪”软件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行业危机,更是整个社会对科技企业的信任崩塌。
而这场崩塌的始作俑者,恰恰是张潮精心设计的“道德绑架”链条:先以文学之名将技术中性工具污名化为「作恶工具」,继而用集体焦虑倒逼企业自证清白,最终在公众的认知中植入「科技创新必然伴随道德沦丧」的扭曲观念。
这种对未来的“预批判”的荒谬性在三个层面暴露无遗:
其一,它漠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现实贡献。正是企鹅的即时通讯打破了跨国电信巨头的话语霸权,正是购物平台的C2C模式让数百万个体劳动者获得可以低成本自主创业的机会,正是千度的中文搜索筑起了抵御谷歌的技术长城。
其二,它选择性忽视行业自律的客观存在。从200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签署,到2006年「网络版权保护联盟」成立,中国互联网企业始终在探索技术伦理与商业利益的平衡点,他们不是毫无道德感的妖怪!
其三,它故意混淆技术缺陷与主观恶意。将推荐算法的不完善等同于企业价值观扭曲,正如将菜刀可能伤人的物理特性等同于厨师的主观犯罪意图。】
【当张潮在小说中嘲讽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时,他似乎忘记了这种生存策略的历史必然性。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时,雅虎已成立两年;当QQ模仿ICQ时,微软MSN正在全球扩张;当千度对标谷歌时,后者已坐拥50种语言搜索技术。
在这样悬殊的起跑线上,中国互联网企业除了以更激进的产品迭代、更本土化的运营策略、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奋起直追,难道还有第二条生路?倘若真如张潮所愿,用道德枷锁束缚住这些企业的创新手脚,今天占据我们电脑桌面的恐怕早就是MSN、eBay和谷歌——届时还有谁会为中国人开发更适合中文阅读习惯的资讯推送?还有谁能构建抵御西方文化殖民的互联网防火墙?
历史总是充满辩证的张力。阿里平台早期放任商家仿品流通,客观上培育了全民电商认知;QQ秀虚拟道具的付费模式,意外开辟了互联网增值服务蓝海;甚至千度的竞价排名争议,也折射出中文搜索引擎商业化路径的艰难探索。
这些在张潮笔下可能被斥为“原罪”的成长阵痛,实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穿越“死亡之谷”的必要代价。当我们站在2008年这个时间节点,看到线上支付日交易笔数突破200万、QQ同时在线用户突破5000万、华为拿下全球专利申请量榜首时,难道不应该对这些“野蛮人”多一份理解与敬畏?】
“小伙子,小伙子……”一个声音从张潮身边传来,把专注在文章里的张潮吓了一下。
只见一个老太太和颜悦色地对他道:“小伙子,能不能给我们让个位置?我们压压腿。”
张潮哪敢说个“不”字,连忙拿着报纸站了起来,又遛到公园的湖边去坐着。这里没有太极拳和扇子舞,只偶尔有人慢跑经过,还有几个大爷坐在小凳上钓鱼。
张潮也顺便调整了一下情绪。《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写得确实好,环环相扣,从小说的文学层面谈到社会影响,再延展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这文笔可以说纵横捭阖、大气非凡了。
不像以往批判张潮的人,都太急着把张潮给定罪了;这篇文章以事实为依据,抽丝剥茧、逐层深入,一点一点地把张潮架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对立面上。
整个过程丝滑无比,绝无谩骂、叫嚣,甚至可以说非常冷静。
张潮的内心也随着文章内容的进展而开始变得凝重,这一次对方绝不是等闲之辈,他此刻的感觉就像有一条毒蛇,在阴暗处盯着自己。
之前的方老师都没有让他有这种感觉。
方老师虽然求证能力强、逻辑性也强,但是攻击欲太旺盛,导致破绽太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不同,张潮几乎可以看到他在写下这些暗藏锋刃的文字,脸上依然是平静如湖水,没有得意的神色。
这点上,这个「定风波」和他还真有点像。
文章马上就进入高潮部分了,张潮继续往下看了去——
【值得深思的是,张潮引发的这场批判狂欢,恰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期形成微妙呼应。当阿里准备在网购市场攻城略地,当企鹅着手布局东南亚市场,当中国软件公司在欧美遭遇“安全门”事件时,某种“自我阉割”式的道德批判正在国内舆论场发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