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结束闹剧的钥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景音是本地中文台主持人的激昂解说:“……‘魏之路委员会’今日正式宣布代行州长职权,秘书长陈女士强调,魏老三(Wei Laosan)州长虽暂时未公开露面,但其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
  小杰正努力用筷子夹一个晶莹的虾饺,听到“魏老三”这个名字,他好奇地抬起头,盯着电视屏幕看了几秒,然后转向身边刚从上海来的表姐,用清脆的童音,用普通话大声问道:
  “阿姐,电视里那个叔叔为什么叫‘魏老三’呀?他的名字好奇怪哦!像我们老家村口看鱼塘的‘张老三’一样。老师不是说,中国人都有正式名字的吗?‘老三’也能当名字写在户口本上吗?他是不是没有大名呀?”
  稚嫩的童音在略显嘈杂的早茶店里并不算特别响亮,却像一颗冰珠落入了滚油之中。邻桌几位华人食客瞬间停止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电视屏幕,又疑惑地互相交换着眼神。小杰的父母有些尴尬,连忙低声呵斥孩子别乱说话。
  但坐在小杰对面的表姐——一个正在湾区读传播学研究生、网名「湾区观察者」的年轻女孩——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她迅速掏出手机,对着还在播报魏老三新闻的电视屏幕拍了一段小视频,并让小杰重复了那句天真无邪的问话:“……他是不是没有大名呀?”,并且配上一段简洁的文字说明:
  「童言无忌?电视里那位新州长“魏老三”,这名字能算正式姓名吗?在线等,挺急的。#加州州长#魏老三#文化差异#」
  这条看似随手发的微博,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起初只激起小范围华人圈的讨论涟漪:
  「对啊!‘老三’明显是排行称呼,不是正式名字!」
  「国内户籍登记怎么可能用‘X老三’?肯定有学名啊!」
  「这问题问到了点子上!选举登记用的是‘Wei Laosan’,这根本不是一个符合法律要求的、完整的、可验证的个人标识!」
  「细思极恐!如果连名字都是模糊的、非正式的,那之前所有关于身份的承诺(公民、居住年限)岂不更是空中楼阁?」】
  朱妍玲抬起头,一脸不可置信地道:“这……这……”
  梁丹丹笑着道:“巧妙吧?这个转折一开始就藏在「魏老三」这个名字里,我们都没有发觉,美国读者们自然更难发觉了。”
  朱妍玲叹道:“这篇小说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我还以为张潮不玩那些现代主义的技巧了,没想到在「魏老三」这个名字里面,还藏着一个坑。”
  梁丹丹道:“「魏老三」确实只是一个代号,算不上真实姓名,无论民意如何汹涌,但用‘代号’来参选,恐怕大部分选民都会觉得难以接受。”
  朱妍玲道:“他们认可的不是一种理念吗?”
  梁丹丹道:“「魏老三」这个‘气球’被吹得太大了——但再大的气球,也只是一个气球,经不得一丁点破洞,哪怕这个破洞只有针眼大小。
  之前的情况是,外部刺来的针,没有扎到气球表面就被挡住了。但这次的针,来自内部。”
  朱妍玲道:“你说华人移民?”
  梁丹丹道:“是啊。他们对「魏老三」是没有任何滤镜的,也不需要祛魅,他们甚至不愿意被裹挟到这场运动中。
  这个「小杰」扮演就是《国王的新衣》里那个孩子的角色。你知道这些宣传的谎言最害怕的是什么吗?是真相吗?”
  朱妍玲想了想,道:“谎言最怕的其实不是真相,而是‘常识’。这个孩子说的是常识,常识比真相更难反驳,也更容易戳中谎言的中心。”
  梁丹丹点点头道:“是的,一个中国人都懂得的‘常识’,就是结束这场闹剧的钥匙——我没有想到张潮的构思会这么细腻。”
  朱妍玲道:“接下来肯定是‘墙倒众人推’了吧?”
  情节的发展确实如她所料——
  【几位研究东亚姓名文化的学者迅速跟进。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曼博士(Dr. Li Man)在个人学术主页发表简短声明:“在中国传统姓名体系中,‘老三’(Lǎosān)是典型的基于家族兄弟排行的称呼(如:张老三、李老三),类似于英文中的‘Junior’或昵称‘Trip’。它并非法律承认的正式姓名(学名/大名)。正式姓名通常为双字或单字名(如:魏国强、魏明)。在需要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中(如护照、身份证、选举登记),必须使用登记的正式姓名。使用‘魏老三’作为唯一登记标识,存在严重的法律瑕疵。”
  嗅觉灵敏的保守派媒体《加州纪事报》如获至宝,头版头条刊发深度报道:《“州长”无名?魏老三身份疑云再添铁证——姓名合法性遭顶级学者质疑!》。文章详尽引述了李曼博士的观点,并尖锐指出:“一个连合法、完整姓名都无法确认的人,如何能通过号称严格的候选人资格审查?‘魏之路委员会’代填的表格中,是否伪造或故意模糊了这一点?这是否构成对选民的重大欺诈?”
  这一次,质疑的声音不再是孤军奋战。“姓名合法性”是一个清晰、具体、且与文化常识紧密相连的硬伤,瞬间击碎了“良心象征”的光环所营造的“政治正确”豁免区。许多曾经的支持者感到了被愚弄的愤怒:
  “我们支持的是象征,但象征也需要一个真实的载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