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耐人寻味的结局(2/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洗了成百上千个碗碟换来的。没有老王克扣,没有移民局追捕,更没有那令人窒息的、将他架在火上烤的“州长”光环。他只是“阿三”,福满楼后厨一个沉默的洗碗工。窗外的唐人街华灯初上,霓虹招牌闪烁着“烧腊”、“云吞面”的温暖光芒。巷子里飘来饭菜香、粤语吆喝声和隐约的麻将碰撞声。这一切都与他无关,又仿佛无比熨帖地包裹着他。
魏老三在油腻的墙壁上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沉重的眼皮缓缓合拢。在坠入黑甜梦乡的前一刻,他模糊地想:明天……好像还有半块阿炳师傅留给他当宵夜的叉烧?嘴角,在无人看见的阴影里,极其轻微地向上扯动了一下,形成一个纯粹而原始的、属于饱食者的、心满意足的弧度。
窗外的夜空,曾经被“WEI IS THE WAY”的激光投影占据的地方,此刻只有一片沉寂的深蓝,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就完了?”朱妍玲放下手上的书稿,意犹未尽。一直吃不饱的「魏老三」,终于在小说的最后吃饱了。
这种极具象征意味的结尾,竟然让她有种淡淡的惆怅与浓浓的欢喜交织的感觉。
一开始,她对《竞选州长》这篇小说并没有太大兴趣,毕竟这是为美国出版《一种玩笑》进行的“特别定制”产品。
但是看到中间,她就已经不能自拔了。
毫无疑问,张潮在《竞选州长》里展现出了比之前四篇作品更加欢悦、更加跳脱的特质——当然,这是中国人读来如此,美国人读来就未必如是了。
朱妍玲道:“看来张潮对美国的未来不太乐观啊——你说张潮这结局是不是太潦草了?魏老三怎么就突然在唐人街洗碗了?好歹给个像样的收场……”
梁丹丹笑着道:“你啊,怎么从文学编辑变成普通读者了,见不得故事留白了?我倒觉得这结尾最神来之笔。
还记得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吗?那对男女关于堕胎的对话最后都溶解在火车轰鸣里。这种戛然而止才是现实啊。”
朱妍玲佯嗔地打了梁丹丹一下道:“少显摆文学理论!说人话!你看这里——”她把文稿翻到结局部分,“魏老三在餐馆后厨边吃饭边打瞌睡,这和他刚出场时的饥饿状态首尾呼应是不错,但那些铺天盖地的舆论浪潮说没就没了?”
梁丹丹也笑着躲了一下,然后道:“这是张潮故意的呀。你看美国现在选战刚结束,那些竞选海报还没拆干净呢。但普罗大众谁还记得败选者的窘态?
你看今天报纸还在炒华尔街次贷危机,哪有人关心麦凯恩退场时皮鞋上有多少泥!”
朱妍玲又问道:“最后为什么是唐人街?为什么是中餐馆?为什么叫‘福满楼’?为什么是华人?”她的好奇心彻底被激发出来了,她对美国生活并不熟悉,很多细节都需要梁丹丹来补充。
梁丹丹凝神想了一会才道:“还记得《原乡》吗?张潮确实做过调研。这几年唐人街中餐馆确实流行这种俗气名字。
不过你说到关键了——其实整个结局最妙的就是华人视角的介入。「魏老三」之所以会成为加州州长的候选人,恰恰是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
‘陌生人’身上自带有神秘和未知,可以供人们操弄。但是在华人,或者中国人眼里,「魏老三」就没有任何神秘可言。
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底层劳动者,任何加诸在他身上的光环,在华人眼里看来都是笑话,自然不会被迷惑。
所以当美国舆论场还在玩身份政治的时候,最基础的姓名常识反而成了致命破绽。
张潮的《竞选州长》,把某些政治游戏的底层逻辑给暴露出来了,用的却是这些戏谑、狂欢、荒诞的模式。”
朱妍玲道:“你不觉得「魏老三」和马克·吐温原著形成奇妙互文吗?”
梁丹丹道:“是啊,当年马克·吐温用反讽揭选举黑幕,张潮却玩起了超现实政治寓言。你看老马笔下的候选人被谣言逼退,现在张潮让谣言本身成为点燃政治声望的燃料,这反转可以算典型的黑色幽默了。”
朱妍玲翻到小说中间某页,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其实我最喜欢委员会代填表格这段,简直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乌合之众》。
一个竞选表格全部由别人填写,甚至提交的时候都不露面的所谓‘竞选者’,竟然可以让法律、制度为他让道……
美国真的有一天会变成这样吗?我不太相信。”
朱妍玲说的是心声。毕竟在2008年,美国还在顶峰,如日中天,甚至在未来的8年时间里,仍然会不断上升,这时候和任何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说美国其实危机四伏,十几年后就会乱成你们想象不到的样子……
哪怕不是什么“公知”,也会对这种言论嗤之以鼻。
梁丹丹把书稿一合道:“总之这篇注定要引起争议。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越是看似离经叛道的作品,越是会激发深层共鸣。就像现在人人都说房价永远回不去了,但真看到楼盘打折,还不是抢破头?
对了,茅盾奖颁奖礼,听说张潮会去?”
朱妍玲这才回过神来:“对啊,他是新人奖的颁奖嘉宾……”
梁丹丹捂着嘴笑道:“他自己不就是‘新人’?不知道得奖的人,看到他来颁奖,会是什么表情。”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把书稿收拾进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