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朱雄英突袭方孝孺(1/2)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方先生所言,吾不敢苟同。” 就在方孝孺志得意满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 转头看去,赫然发现说话的是一七八岁的少年。 少年神情很紧张,却勇敢的看着他。 周围读书人也都诧异不已,什么情况?这谁家孩子,怎么没有一点教养? 当然,也有看笑话的。 至于是看方孝孺的笑话,还是朱雄英的,就不好说了。 唯有陈景恪,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但心里也很好奇,他会怎么驳斥方孝孺。 方孝孺很快反应过来,并没有训斥朱雄英,而是拱手道: “不知这位小郎君有何高见?” 朱雄英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说道:“敢问方先生,孔夫子为何会被世人称之为夫子、先师。” 方孝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但还是回道: “因为孔夫子率先开私学向天下人传授学问,且有教无类……” “世人无不感念其恩德,故以夫子先师称之。” 朱雄英马上说道:“也就是说,在孔夫子之前是没有私学的,学问为贵族掌控……” “此亦为周礼,难道我们大明要禁绝天下人读书,只允许权贵掌握学问。” 方孝孺张嘴想要反驳,然而朱雄英根本就不给他机会,接着说道: “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庶人是没有资格学习文字,享受音乐的……” “不读书不学习,古之庶人如何明智如何懂礼?” “这岂不是与先生方才所言,古强于今相悖吗?” “嗡。”此言一出,酒楼内陷入了一片嘈杂,众多读书人都议论纷纷。 这个角度确实很新颖,之前他们从未想过。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小童。 陈景恪也惊喜不已,朱雄英说的这些,都是之前他讲过的,只是他讲的很零碎。 朱雄英竟然能将这些信息串联在一起,用来驳斥方孝孺,实在是厉害。 朱雄英也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完全抛去了紧张。 见方孝孺想出言反驳,就挥手阻止,诚恳的道: “先生学问胜我百倍,若公平辩论,我非先生对手。” “我也并非是想与先生辩论,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点不同见解。” “希望先生能让我说完,可好。” 方孝孺嘴巴张了张,哪有这样辩论的? 可他的操守,使他无法将一个八岁孩子视为对手,只能颔首道: “好,我亦想听一听不同见解,小郎君尽管讲来。” 朱雄英拱拱手表示感谢,心中对他的观感好转了几分。 陈景恪也叹道,方孝孺确实是一位君子。 “先生可知夏商周所辖土地几何?” 方孝孺答道:“禹定九州,三代之土是为九州之地也。” 朱雄英摇摇头:“何来九州之地?夏商且不去说,单说周代。” “西周之时朔方、大同等地为犬戎、鬼方所有,汉武帝时方才从匈奴手中夺得。” “今山西以西之地,为西戎所有,秦朝数代君主耗百年之力,方才在秦穆公时期夺得。” “四川乃蜀国之地,亦为秦时所得。” “今北平等地,当时为孤竹等蛮夷所有,后经燕国历代君主征伐,方为大周国土。” “今济南府、青州府等大片土地,当时为莱夷所有。” “齐国历经数十代人,方才将其剿灭,将其土纳入大周。” “当时淮水以南尽皆为蛮夷之地,应天府在当时还是淮夷之土。” “列国落魄贵族南下,经数十代人教化方才建立了楚国……” “故,夏商周何来九州之地?” “禹定九州,然这九州之地大多掌握在蛮夷之手,夏商周不过只占据了一隅之地而已。” 方孝孺哑口无言,了解过三代史的他知道,这些都是事实。 但同时,他也为朱雄英的见识感到惊讶。 这么冷僻的知识都知道,这少年不简单啊。 酒楼内其他读书人,比他还要震惊。 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这方面信息,且还是从一个八岁小孩之口。 也不怪他们孤陋寡闻,古代书籍很珍贵,且科举又不考史书。 大多数人接触的基本都是四书五经,对于历史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比较知名的君主和历史事件。 朱雄英说的这些,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陈景恪算是最淡定的,因为这些都是他给朱雄英讲的。 目的自然是通过历史事实告诉他,华夏能拥有这么大的领土,那都是靠先辈辛苦打下来的。 以此激发他开疆拓土的雄心。 只是没想到,他竟然将这些信息用在了这里。 见众人都被镇住,朱雄英心下也不无得意,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所以,三代之时国土不过当今二三省之地,民不过数百万。” “此与老子所言之小国寡民无异也。” “从南到北不过三五日路程,君主之令朝发夕至……朝廷治国如臂使指,自然天下大治。” “当今大明坐拥十三省之地,生民六千余万,从南到北骑马也要数十日时间。” “朝廷的政令需要数月时间,才能传遍全国每一寸土地。” “今时与往日,相差甚巨矣,如何能用同法治理?” “先辈于黑暗中探索,观察古今之差异,寻找更适合今时之法,方才有今日之华夏。” “若先贤皆墨守成规尊古不变,岂有今日之天朝上国?” “吾只闻变法图强,未闻有复周礼而强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