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1/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伊水和洛水是两条自西向东流淌的河流,也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在即将达到黄河的时候,两条河流汇集成一条,就是伊洛河,然后汇入黄河。 洛阳旧城,离两河交汇处还有几十里的距离。 新都自然不能放在旧城,这样工程量太大,光拆迁就需要数月时间。 在经过实地考察,征求了多方意见之后,新城放在了更靠近两河交汇的地方。 但这也意味着,夹角用地不够。 “根据景恪的建议,新都要以容纳百万人为标准建设。” “还要预留出足够宽敞的街道,和宽松的生活空间,占地太大了。” “两河之间的土地,宽度不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作监的官吏实地勘探之后,提出了一个方案,新都将横跨伊洛二水。” “新都的主体和皇城在两河之间,四分之一在洛水的北面,四分之一在伊水的南岸。” “这么做的好处有四个,其一,更容易从伊洛水获得水源。” “其二,交通方便,漕运船只可以直接从伊洛水进入外城。” “其三,若未来需要拓宽城池,城北和城南都有大片土地可以使用。” “其四,两水外侧的城池,可以作为商业区使用。” 商业区人员混杂不好管理,伊洛二水就是天然的隔离带。 一旦那里出了乱子,只需要封锁伊洛二水,就能切断其和主城区的联系。 当然,并不是说主城区不能经商,而是规模不一样。 伊洛水外侧的部分城区,是大型商业区。 两水中间的主城区商业规模较小,也不集中。 皇宫在主城区的正中心。 “容纳百万人的都城,面积实在太大了。” “为了方便管理,我计划以皇宫为中心画一个井字。” “皇宫就在井的中心,周围的八个区域,分为八个坊。” “以高墙将八坊隔开,白天坊门大开,任由大家出入。” “晚上宵禁,或者遇到紧急情况,就关闭坊门切断相互之间的联系。” 在某些时候,这些高墙也可以起到防御作用。 这些坊和唐长安城的坊不同。 唐长安城的坊比较小,偌大的长安城总共被划分成了一百零八坊。 优点是便于管理,缺点是太封闭了,不利于交流。 从宋朝开始就已经不设坊了,百姓居住在同一道城墙内。 这也和宋朝发达的商业有关。 应天城也有坊这个单位,但更类似于前世的城区,是完全开放式的,没有城墙阻隔。 朱标弄出来的这个坊,虽然有高墙分隔,但面积太大了。 新都城的规模比唐长安城还要大,仅仅是主体部分,就有唐长安城三分之二大小。 这么大的区域,划分成九个部分,单个的面积可谓是非常庞大了。 住个十万人,完全没有问题。 所以,虽然也是坊,却并不封闭。 朱元璋对这个设计就非常满意:“商业区被伊洛二水隔开,主城区分坊治理。” “好好好,此法甚好,标儿你的这个设计,比咱想的还要好。” 陈景恪自然也没有意见,在没有‘天眼系统’的情况下,分区确实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管理办法。 否则这么多人挤在一道城墙里,会带来多少混乱,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朱雄英更是兴奋不已,这就是他未来新家啊。 真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将它建成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四条贯穿全城的人工渠,方便百姓用水。 陈景恪比较关注的下水道工程,也设计了出来。 污水直接排出城外,不用担心便溺遍地,把新都变成屎城。 其实他这个担心有点多余,自从沤肥技术成熟,便溺物就成了宝贝。 这还是个很抢手的生意,一般人都插不进手。 就以应天城为例,据说整个城的排泄物,都被几个背景神秘的大户给垄断了。 他们会派人,挨家挨户免费帮人清理此物,然后统一运出城外沤肥。 肥料可以自用,也可以卖给别的种田大户,堪称暴利。 不过即便如此,下水道也是一项重要的设施。 有它没它,完全是两个样子。 接下来朱标又介绍了皇城。 不得不说的是,前世朱元璋设计的南京故宫,影响了后世明清两朝的宫廷建筑。 这一世,朱标也没能摆脱老朱的影响。 洛阳宫在总体上和应天皇城相似,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 对于皇城设计,陈景恪能插手的不多,他只提出了一个创意。 地龙。 也是暖气管道。 北方的冬天可是很冷的,没这玩意儿日子不好过。 古代没有加压泵,没办法弄出覆盖整个皇城的暖气系统。 不过问题不大,可以分开设计,每一座宫殿都有一套独立的暖气系统。 新都的建设,可不只是皇城本身,还包括周围的关隘。 洛阳周围是有天险的,但因为地位下降,这些关隘大多都弃置不用了。 现在也要全部重新修筑,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强化。 还有粮仓,作为京都必须储备有足够的粮食。 粮仓选址建设也非常重要。 朱标仅仅是介绍,就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 可以想象涉及到的环节有多少。 反过来说,这座新都城的设计堪称完美。 朱元璋大为满意,当即就拍板,开建。 也就在这时,陈景恪拿出了一样‘黑科技’。 混凝土,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