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无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陈景恪最近几天搞了不少发明,但要说最让众人震撼的,反而是织布机的飞梭。   弹簧、轴承、滑轮组,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发明。   大家在震撼之余,也只是觉得他很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好比一个学渣,不会去揣测次次考一百分的人,是怎么考的一样。   正因为太厉害,他们反而不愿意去想,为什么陈景恪就能发明出轴承和滑轮组。   而是很自然的将一切归结于天赋——我做不到,他厉害是应该的。   但飞梭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改良,一个他们完全能看懂,也能做到的事情。   梭子他们见过,钓鱼用的绕线轮他们也见过——绕线轮宋朝就有了。   只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五六倍。   在看到飞梭的时候,很多人心中下意识的产生了一个想法:   原来这么简单,为何我就没想到呢?   就好比是考三十分的人,去看考四十分的人。   为啥我就比他少了十分呢?不服啊。   但正因为如此,飞梭带给他们的震撼,才更加强烈。   尤其是朱雄英,感触是最深的。   陈景恪一直给他灌输生产力这个概念,使得他下意识的认为,这玩意儿应该很高端很难。   轴承和滑轮组,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导致他无法理解,大字不识一个,纯靠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吃饭的工匠,能对此做出多大贡献。   他们能想出轴承这种高级玩意儿吗?   能想出滑轮组吗?   很明显,不能。   那么,为何陈景恪还一直认为工匠很重要呢?   不过尽管无法理解,出于信任他还是相信了。   可是飞梭让他知道了,原来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如此简单。   就算是普通工匠,潜心去琢磨也能弄的出来。   可是自黄道婆改良织布机至今,已经过去一两百年时间,为何没有人做出改变呢?   他想起了陈景恪之前给他说的话:“工匠地位太低,积极性太差。”   “且真正拿主意的是管理他们的官吏,这些官吏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关心乌纱帽。”   “技术的革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如果革新失败,反而要因此担责。”   “所以他们是最不喜欢技术改良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工匠想到了什么好主意,也没有地方去试验。”   “有学问的人不屑于去研究技术,掌握技术的人地位低下……”   “生产力的进步,全靠百姓在实践中的偶然发现,进展自然缓慢。”   此时,他对这一番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废除匠籍制度的决心。   如果皇爷爷不同意,我就绝食给他看……   嗯,还是算了,饿着挺难受的。   他要是不同意,就等我登基了,统统给废掉。   就不信他还能反对。   之后,朱雄英就下令,让当地官府全力推广新式飞梭。   并且再次写了一封奏疏,连带着飞梭样品一起送回了应天。   然后一行人就继续上路,前往江西和朱棡会合。   走到半路,遇到了一队差役,押着上百人在前行。   被押送的人,一二十个一组,用绳子拴起来。   说他们是囚犯吧,这些人身上也没穿囚服,且押送的力量也太儿戏了。   可要说他们不是囚犯,为何要用绳子拴起来?   陈景恪将人拦停,仔细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江西那边被拆分的宗族成员,这一批要押送到北平定居。   用绳子拴起来是怕他们逃走。   对此陈景恪也不好说什么,但想想北平和此地的距离,他皱眉问道:   “你们就这样步行去北平?”   差役赔笑道:“贵人说笑了,哪能呢。将他们送到渡口,乘船顺着大运河北上。”   陈景恪这才放他们离开。   将事情告诉朱雄英,他只是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队伍继续行驶,之后又遇到十几批押送百姓的队伍,粗略估计有数千人被送走。   这还只是他们看到的,没看到的不知道有多少。   由此可见,这次朝廷的决心有多大。   一路到达江西省治南昌,江西布政使等官吏出城十里相迎。   而朱棡则在城门口迎接。   如果是朱元璋来,他肯定出城三十里亲迎。   如果是朱标来,至少也要出城十里。   朱雄英过来,他作为长辈出城迎接是符合礼节的。   叔侄相见,自然非常的开心,其他人都成了配角。   寒暄了几句,众人就进入城内,去往朱棡的临时住所。   到达南昌城中,发现大街上闲逛的人非常少,碰到的人基本都是步履匆匆。   尤其是看到他们的队伍,更是慌忙躲开如避蛇蝎。   朱雄英正想问原因,却从朱棡脸上轻蔑的表情找到了答案。   恐怕此时自己三叔的名声,在江西等地已经能止小儿夜啼了吧。   陈景恪也猜到了原因。   朱棡带着锦衣卫,协同军队在福建、江西、湖广三地,杀的血流成河。   百姓们自然惧怕。   只希望能解决当地的宗族,不让这一番血白流。   到达朱棡的住处,朱雄英和山西布政使等人简单聊了几句,就借口旅途劳累,让他们离开了。   并且表示什么迎接晚宴之类的,也一概不用准备。   众人自然知道叔侄有话要谈,很识趣的离开了。   屋内只剩下叔侄两个,一番交谈之后,朱雄英才明白具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