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玩敌养寇(1/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当朱标在朝堂宣布大分封计划的时候,群臣出乎意料的平静。 没有惊讶,没有讨论,也没有反对声,似乎大家早就知道了这一切。 朱标高高在上,大家看不清他的脸色。 只能隐约看到,面色非常的平静,似乎也早就料到了这一切一般。 陈景恪心下了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相当于是明牌了。 只要不傻都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太上皇以大分封换取了勋贵集团对变革的支持。 之前的种种疑惑全都有了答案。 勋贵集团不是愚忠,也不是大公无私,而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前面等着他们。 去年报纸上引导舆论的那几篇文章,很明显是为大分封造势。 如果是以前,群臣肯定会反对。 这么大的事情,太上皇怎么能自己就决定了呢? 况且,分封异性诸侯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大明怎么能开历史的倒车? 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尤其是不久前才刚刚发生的勋贵大清洗,让群臣开始冷静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他们不冷静也不行。 太上皇承诺,当今皇上提前那么久开始做铺垫,无不说明大分封势在必行。 太上皇的性格大家都懂,和他唱反调没有任何意义。 与其反对,还不如思考一下怎么补救。 仔细想想,或许大分封还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对大明本土来说,解决了勋贵集团的隐患。 对外来说,诸侯王能起到‘尊王攘夷’的作用。 还能更加有效的教化蛮夷,最终实现大华夏理想。 多的不说,大分封制度只要能让大明国祚,延续四百年就足够了。 至于什么万世不灭的王朝…… 嘴上说说就行了,你还真信呢? 能延续四百年,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以后……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更何况,几百年后四周全都是华夏一份子,肉就是烂也是烂在锅里,不会便宜了外人。 如此,群臣完成了自我说服。 当朱标宣布大分封计划,他们非常平静的接受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条件接受,接着就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几条限值。 “为大明计,要确定哪些土地可以分,哪些土地不能分。” “且必须将此规定写入大明律和《皇明祖训》。” 此条建议正中朱标下怀,他当即就让人拿出一幅神州(亚洲)地图。 现场和群臣商议,哪里需要被列为不封之地。 最终确定,北到北海,西到伊丽水(伊犁河谷),西南以高原为界,南方以中南半岛为界。 朱崖岛、澎湖列岛、淡马锡等等,也同样是不封之地。 东边的边界线没这么划分,实在是没几个适合生存的大型岛屿,默认这一整片地域为不封之地。 东北方向,以鸭绿江为界限,半岛属于朝鲜王国。 其余岛屿包括耽罗岛(济州岛)、对马岛等等,全都直属于朝廷所有。 至于朝鲜王国的同化计划,目前条件并不成熟,还需要慢慢执行。 只能说,等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至于更远的苦叶岛、虾夷岛等,将来会分封给诸侯王。 这个所谓不封之地,其实只是大致的轮廓,并没有如前世那般,精细到一厘一毫。 而且这个边界线,是数年前陈景恪就画好的,现在只是借着朱标的嘴说出来。 说实话,对于这个地盘,老朱和朱标都觉得有点大了。 别的不说,北海那种苦寒之地,想要实现统治实在太难,还不如分封出去。 包括西域、高原,这种贫瘠之地有啥用? 分封出去干干净净。 陈景恪用两个理由说服了他们: “其一战略价值,高原是西南门户,又是神州最大的水源地……” “当年大唐何等强盛,唯独在吐蕃面前吃了瘪,就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西域是扼守西方的通道,是大明的路上咽喉。”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岂有将咽喉置于人手的道理?” “事关国家安危,纵使亲王亦不可信任。” 本来他以为,老朱听到这话会很生气,哪知道并没有。 老朱非常支持这个决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岂能将命脉交给别人,这些地方必须朝廷直接掌控。” “但你为何如此执着于北海?” 陈景恪顿了一下,说道:“为了水,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宝库。” “未来有一天,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许就能修建一条从北海到中原的运河。” “以北海之水,缓解北方的旱情。” 这…… 听到这个计划,老朱和朱标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地图。 北海到中原的运河?你闹呢? 陈景恪知道,目前来看这个计划确实天方夜谭。 就如南水北调一样,古代谁会相信能完成这样宏伟的工程? 总不能说我是穿越者吧。 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理由,他索性就耍起了无赖: “这是我对未来的期许。” “将来我们的生产力达到了,子孙想要修建一条运河,发现北海被分封出去了。” “他们肯定会很无奈。” “我不想被子孙指着脊梁骨骂。” 见他都如此说了,老朱和朱标也就没在说什么。 不封就不封吧。 反正北海那地儿的环境太过恶劣,也确实不适合建立封国。 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大不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