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我都想弄死他(1/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四月初,国子监的一处别院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考试。 参加考试的总共有一百三十人。 “即将分封的诸侯和他们的继承人,共三十人,分别在这两间考场里。” “国相和户部大臣各五十人,在这两间考场。” 国子司业赵谦向朱元璋、朱标等人介绍这里的详细情况。 事实上不用他介绍,对这里的情况大家都非常熟悉。 毕竟这个政策就是他们一行人商量出来的。 封国不是划块地给一些人口,就能建起来的。 需要照顾的点可以说千头万绪。 既然要进行大分封,大明就不可能不管后续,那太不负责任了。 所以,各种配套的东西也要准备好。 除了各种必要的启动物资,最重要的就是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 大明的勋贵集团,十有八九都是底层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靠他们治理国家,那简直就是开玩笑,更别提建设一个国家了。 只能大明帮他们建立一套体系。 不是大明不愿意放手,而是没办法,必须要扶着走一程才行。 这也就意味着,诸侯国初建的时候,官僚体系都是大明朝廷指定的。 当然,大明不会一直干涉对方的内政。 诸侯王可以在封国稳定之后,逐步提拔自己的人才,将这些位置替换掉。 但为了防止诸侯王分封之后,太过放飞自我,朝廷规定五年内替换人员不得超过三成。 十年后方可大规模替换朝廷指派的官员。 二十年内,国相和户部大臣必须由中央朝廷指派,二十年后方可自己任命。 国相掌管一国政务,只要他不出问题,封国就不会跑的太离谱。 户部大臣其实就是户部尚书的别称,为了和中央朝廷区分才用了户部大臣的称呼。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财政机构。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后,户部已经不单单是掌管钱粮那么简单。 还牵扯到最整个国家的资源分配,以及各种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国相最重要的助手。 只要这两个位置不出问题,再加上大明帮忙组建的行政体系,就能确保一个封国不会大乱。 如此二十年后,这个封国基本就能稳定。 而且他们的继承人差不多也培养出来,可以承担国君的职责了。 到时候再彻底移交权力给他们。 当然了,大明这么做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就是防止某些人有异心,刚分出去没几年就忘了本,在政策上和大明渐行渐远。 前二十年由朝廷任命国相和财政大臣,就可以确保该封国能嵌入大明的藩属体系里去。 到时候经济高度和藩属体系绑定,就不怕他们有异心。 从去年确定第一批分封名额之后,朝廷就在国子监组建了一个特殊学院。 专门教授受封的诸侯王如何当国君,同时也对国相和财政大臣的候选人进行培训。 今天这场考试,主要考的其实是国相和财政大臣。 各五十名学员,前十五名将会获得这次机会,后面的只能等下一批诸侯分封了。 至于诸侯王和他们的继承人,这场考试也不是完全走过场。 虽然不论他们考的如何,分封都会进行的,可考的太差就会被剥夺行政大权。 说白了,如果将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分成国君和国相府两部分。 考的好就能提前掌权,国相府就是辅佐他工作的机构。 考的差的国君,就要让渡更多的权力给国相府。 由国相府主持国家行政要务。 直到国君有能力承担职责,才能从国相府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然而,权力那能是随便让渡的吗? 国相府主持大政,一旦形成惯性,国君再想把权力拿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如果国相府还能获得中央朝廷的支持,那他们想拿回权力就更难了。 所以,对于诸侯王和他们的继承人来说,这场考试同样非常重要。 权力都有排他性,谁都不想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他人。 看着考场里奋笔疾书的众人,陈景恪心下也是激动不已。 这都是华夏的种子,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散播属于华夏的芬芳。 朱元璋他们只是在这里溜达了一圈,见没有什么问题就离开了。 毕竟这场考试要持续一天,他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送走皇帝一行人,赵谦返回考场挨个巡视。 看着这些特殊的考生,他也同样非常兴奋。 他是个做实事的人,对于朝廷的宣教计划非常支持,但对于朝廷的缓慢进度非常不满。 一度想辞官去地方教书,连地点都选好了就是琼州。 不过几次辞官都被朱标给拒绝了。 先是让他主持编写了海外明人进学教材,去年又任命他担任这所特殊书院的祭酒。 这所书院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 竟然让他来掌管,这是何等的器重。 而且把这些未来的国君、国相教好了,也同样能更好的宣扬华夏文化。 比他跑到地方去教学,效果更好。 于是他就息了辞官的念头,接下了这个重担。 半年多的教学,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他自然非常重视。 害怕有人作弊,从头到尾一直盯着,中途吃饭都是在考场进行的。 直到考完,他又亲自押送试卷去了宫里。 等到了乾清宫才发现,朱元璋、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四人都在。 前三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