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帷幕(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咔咔咔……”朱桂使出浑身的力气,将那位喜欢驾车奸淫良家的孔三少的头砍了下来。   而从那位孔三少赤裸并血肉模糊的下体可见,之前他没少受折磨。   “呸,什么玩意儿。”闻着扑鼻的骚臭味儿,朱桂差点吐出来。   孔锚怔怔的看着这一幕,犹如傻了一般一动不动。   就在刚刚,他最宠爱的儿子,被人当面虐杀。   朱桂疑惑的道:“这人不会傻了吧?”   一名手下左右看了看,不确定的道:“或许……可能……也许……”   孔锚直勾勾的看着朱桂,道:“你杀了我儿子。”   朱桂大笑道:“哈哈……原来是这小子的爹啊,亲眼看着儿子被杀,心里是不是很痛恨?”   孔锚眼神毫无波动,只回一句:“你杀了我儿子。”   朱桂顿觉索然无味,道:“我不光杀你儿子,还要杀了你,杀了你全家。”   说着,举起手中全是豁口的长刀,朝孔锚脖子砍去。   “咔……”刀被卡在的骨头上,拽了好几次都没拔下来,反倒是被喷了一身一脸的血。   “呸呸呸……”朱桂连忙松手丢掉手中的刀,连连倒退几步:   “真他娘的晦气。”   那名手下不解的道:“大王,您为何如此痛恨这孔三少?”   朱桂虐杀孔三少的手段,连他这个畜生都觉得很畜生,所以才更加不解。   莫非大王和这姓孔的有仇?   朱桂扔掉手中全是豁口的长刀,骂道:“踏马的,谁痛恨他了,老子之前就没见过他。”   那手下问道:“那您为何……”   朱桂顺口回道:“还不是我那大侄子……”   话才出口,他就反应过来,这事儿传出去不太好,连忙将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没好气的道:“你踏马的瞎打听什么?老子就是恨他。”   “还杵在这干嘛,去搜搜还有没有漏网之鱼。”   那手下也被吓了一跳,大王的大侄子那不就是太子吗。   艹……早知道就不多嘴了,别被灭口了啊。   这么一想,他顿觉后背发凉,看谁都像是锦衣卫的密探。   玛德,早知道就不多嘴了。   好奇心不光能害死猫,更能害死人啊。   不行,必须得想办法讨好一下大王才行,这样才他会保护我。   想到这里,他顿时有了点子。   一路跑到后院,从刀口救下一个姿容上佳的姑娘,扛着就去找朱桂了。   “大王大王,这是孔家家主的嫡孙女,小的专门抓来孝敬您的。”   朱桂只是撇了那姑娘一眼:“一个娘们有什么稀罕的,老子什么样的姑娘没见过,杀了。”   “啊?”那手下没想到会是这样,却也只能一刀将这女的杀了。   心中还不免有些遗憾,早知道大王不感兴趣,我就自己享用了。   圣人之后啊,想来味道应该不一样。   哪知,这时朱桂朝他招了招手,小声道:“你去帮我瞅瞅,有没有那种细皮嫩肉的兔儿爷。”   “啊?”那手下惊的下巴都快掉了。   不是,你们这些权贵皇室口味都这么重吗?   他下意识的夹紧了自己的臀部。   朱桂不耐烦的道:“啊什么啊,能不能找到?不能找到就给老子滚。”   那手下连忙道:“能能能,您放心我马上给您找来。”   说着,连滚带爬的去物色目标去了,怕去的晚了就被杀光了。   朱元璋的顾虑很有先见之明,神机营在关键时刻确实手软了。   很多老幼妇孺,他们都有意的隔了过去。   毕竟他们接受过新思想开光,又在南方灾区亲身体会过百姓拥戴的,具有新思想的军队。   对手无寸铁的老幼动手,太考验他们的道德底线了。   如果是敌人,他们可以说服自己动手。   可这是内部矛盾,且还是圣人之后,他们无法说服自己。   朱桂和他的那群亲兵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杀,全杀了。   老弱妇孺?杀起来更安全,不用担心被反杀。   圣人之后?杀起来更有成就感。   将来和人吹牛的时候,张口就来一句,我杀圣人之后犹如杀鸡。   啧,那感觉别提了,想想都觉得爽。   最终曲阜孔家四百八十三口尽皆被杀,真正做到了鸡犬不留。   曲阜百姓早就被阻隔开来,无法靠近孔家。   但他们是最关注这件事情的群体,每日都有无数人来周围打探情况。   朝廷派军队包围孔府,他们自然知道。   打探的人就更多了。   当枪声响起,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欢呼声传出数里远。   百姓们奔走相告,将消息告诉更多的人。   很快整个曲阜就都知道了此事。   笼罩在曲阜百姓头顶上千年的乌云,终于被吹散。   百姓们敲锣打鼓者有之,燃放烟花爆竹者有之,载歌载舞者有之,上坟告祭亡灵者有之。   皇宫,看着朱桂和王政递上来的奏疏,陈景恪心情无比沉重。   不是为了孔家,而是为那两万多读书人。   那可是两万多人啊。   关键还是善后,不是说把人杀了就完了,后面那两万多个家庭也会受到牵连。   果不其然,老朱看完奏疏立即就对此事做出了安排:   “这两万人的家人全部迁离本土,一部安置在国内他处,一部分迁徙到各藩属国。”   陈景恪默默点头,这其实是最好的办法。   一般的读书人背后,都有一个不错的家庭。   在本地,这个家庭往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