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太圣皇(1/4)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我的要求也不高,没被用过的,要有内涵,最好宏大一些,能体现我的远大抱负……最好再带一个明字。” 朱雄英滔滔不绝,诉说着对年号的要求。 陈景恪一脑门的黑线,这要求还不高?你这比五彩斑斓的黑也差不到哪去了。 但朱雄英也有自己的理由:“大明从皇爷爷就确定的规矩,一人一个年号。” “以后别人称呼我,就不是名字了,而是用年号。” “难听了肯定不行,没内涵也不行……” “就算我不提这些要求,确定年号的时候他们也得考虑这些吧?” “我真正的要求其实就一个,年号里带‘明’字。” “如果这点都办不到,他们可以回家卖殷薯去了。” 自从殷薯传入,陈景恪就经常用殷薯吐槽某些人。 比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殷薯。 比如,就这能力,都不如大街上卖殷薯的。 他身边的人受他的影响,也经常用卖殷薯吐槽别人。 对于朱雄英的狡辩,陈景恪表示懒得搭理。 反正‘乙方’又不是自己,头疼也是礼部和诸位内阁学士的事情。 爱咋滴咋滴去吧。 然而,要不人家能当大官呢,能力就是不一般。 就这苛刻的条件,第二天礼部就拿出了年号,还是足足三个让朱雄英挑选。 明昭、明章、皇明。 看到最后那个‘皇明’,陈景恪不禁笑了: “真是难为他们了,估计头发都要掉光了吧。” 朱雄英故作气愤的道:“这些人就会糊弄我,等我登基了再和他们算账。” 他也只是嘴上吐槽一下,实际上也知道下面的人不容易。 主要是,前两个确实很用心。 明昭有明智聪察之意,出自《诗经·周颂·时迈》。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大意就是,称赞周王室为天下之主英明神武,分封诸侯王统驭天下。 还盛赞周王室德行高尚,天下咸服之类的。 正好照应了大明目前推行的大分封制度,吹捧大明能开创不亚于大周的辉煌盛世。 同时也是对新皇的殷切期望。 希望朱雄英登基后,能德行兼备,带领天下重现三代之治等等。 至于明章,则更有讲究了。 东汉明章之治,是史书上排在前列的大治之世。 用这个年号,就是以这两位皇帝为榜样,称得上是目标远大了。 而且这个年号,刚好还能和朱标的年号联系起来。 朱标的年号是建章,为大明确立规章制度的意思。 至于明章……明有有彰显、发扬光大的意思。 明章用在这里,就具有了一层特殊含义,继承发扬光大父祖辈的制度。 对大明和皇家来说,这个年号都更有意义一些。 至于第三个皇明,明显是拍马屁兼凑数的不用当真。 分析过后,陈景恪心里大致有了数。 他敢肯定,群臣都希望朱雄英选明章。 东汉明章二帝的功绩,就是整顿吏治,修补完善了刘秀留下的制度漏洞等等。 说白了,这两位主要是休养生息。 群臣也希望朱雄英能这样,不要再大刀阔斧的变革了,大家跟不上步调了。 然而,陈景恪知道,朱雄英肯定不会如他们的愿。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想,了解过三个年号之后,朱雄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明昭。 “我大明要开创的是远超两汉的大事业,明章之治虽为明君典范,然我不取也。” “明昭方才是我大明的追求。” 陈景恪笑道:“我以为你连明昭都看不上呢。怎么,不想在功业上超越周王朝?” 朱雄英却认真的说道:“以往我以为,所谓三代之治不过如此。” “我大明现在的制度、生产力,都是远超三代的。” “百姓的日子,也是要远远超过三代。” “但越是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越是了解文明发展史,就越能感受到周王朝的伟大。” “他承前启后,正式确立了华夏文明的主基调,树立了华夏的天下观,人心在周礼的影响下实现统一。” “从此之后,不论世道如何变换,不论统一还是分裂,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我们是华夏,是一个共同的群体。” “即便我们分裂数百年,也能再次完成一统。” “西方曾经也诞生过很多强横一时的国家和文明,然而那些文明一旦分裂,就再也粘合不起来了。” “……这就是周的伟大之处。” “我们的制度、国土等等,都比周王朝要先进要庞大。” “或许我们将要开创一个,远比周王朝更加强盛的时代。” “但功业上的超越,并不意味着就比他们伟大。” “因为我们有着先贤留下的基业,又有着几千年的经验可以借鉴。” “超越前朝,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超越不了,说明我们做的不合格……” “但对华夏文明来说,周王朝的贡献是无法复制的,更别提超越了。”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不过是在重走周王朝走过的路罢了。” “所以,我又怎么敢对‘明昭’不满,反而会觉得自己现在还配不上这个年号。” 陈景恪非常欣慰:“咱们认识这么久,今天你是最让我意外的一次。” “我穿……出山至今,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培养出了你。”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