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大明的历史任务(1/3)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慈宁宫。 朱雄英和陈景恪抽空来给二老请安,一进门就看到老朱拿着锄头,在花园里翻弄着土地。 他们也没多说什么,从侍者那里拿过一把锄头,也跟着忙活起来。 这块地不大,种的庄稼是马铃薯(土豆)。 说起来红薯、玉米、殷瓜(南瓜)等作物,早就已经普及开来。 唯独土豆因为产量不行,并不受待见。 后来还是陈景恪说,这东西不吃地,耐寒耐旱。 朱橚就带领团队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种。 丘陵、山区、戈壁,辽东乃至北部苦寒之地,都试了一遍。 结果产量竟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这可把大家给喜坏了。 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能多养活无数人。 尤其是漠北和北海等地,气候是真的寒冷,普通庄稼根本就无法存活。 不能长庄稼,就无法真正实现统治。 土豆却能在那里生长的很好,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 而且土豆这玩意儿和殷薯不同,是能作为主粮食用的。 于是,这个原本不受待见的庄稼,就成了香饽饽。 已经对温寒变深信不疑的老朱等人,更是将其视为瑰宝。 “有了土豆,气候变冷照样能产出粮食,咱们又多了几分渡过危险的希望。” 然后陈景恪提醒他们,土豆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来。 悉心培育,定然能获得更高产量的良种,只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十年。 老朱立即就下令,研究,必须研究。 “别说是几十年,就是一百年两百年,也得去研究。” “百年内完成改良,正好赶上寒冷期到来,这一切都是天意啊。” 于是,朝廷在辽东、漠北、云贵三个地方,建立了研究室。 专门研究土豆的育种改良工作。 朱橚作为大明最专业的医学家和植物学家,自然也是跑不了的。 他的周王府,也多了一块土豆试验田。 老朱自己也在宫里开了一块田,专门用来种土豆。 这块田被老朱照顾的很好,陈景恪和朱雄英顺着垄走了两趟,硬是一根草芽都没看到。 老朱一脸嫌弃的道:“行了行了,草没除一棵,还给咱把地踩实了。” 朱雄英无辜的道:“这您可怪不得我们,谁让您把地收拾那么干净的。” 陈景恪附和道:“是啊,我们要是发现很多草,岂不显得您地种的不好吗。” 老朱瞪了他们一眼:“你俩干活的技术,有嘴皮子一半利索,也不至于一点忙都帮不上。” “行了,咱们去那边歇会儿吧。” 说着提起锄头走出田地,陈景恪和朱雄英连忙跟了上去。 三人来到一处凉亭坐下,朱雄英左顾右盼的道: “皇祖母和圆圆呢?怎么没见到。” 老朱说道:“看你爹去了,刚走没一会儿。” 朱雄英很是失望,早知道先去未央宫了。 未央宫是仿造汉朝未央宫修建。 当然了,规模肯定比不上汉朝未央宫,只是形制相似。 朱标逊位后就生活在那里,也算是和他的建章年号照应了。 三人闲聊了一会儿,老朱忽然说道: “解缙是怎么回事儿?” 陈景恪并不意外他知道此事,老朱虽然不插手政务,却依然时刻关注着外面的情况。 锦衣卫百户沈剑星,就是直接对他负责的。 对于解缙的事情,陈景恪也不想多说什么,毕竟朋友一场。 所以他就简而化之的回了一句:“谢缙绅志在立言。” 老朱冷哼一声,道:“不知好歹的东西,换成咱早就赐他三尺白绫了。” 朱雄英劝道:“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大好局面,咱们应该悉心维护才是。” “为他杀他一个人而坏了人心,太划不来了。” “况且人各有志,只要他不违法乱纪,就随他去吧。” 老朱自然也知道,杀人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现在革新大势已成,应该稳步巩固变革成果。 继续用杀伐手段,反而会造成混乱,导致革新进展不下去。 所以他也只是说说气话,并不是真的要杀人。 “解缙的事情也算是一次教训,不要轻易的对某些人寄予厚望。” “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想培养人,就多培养几个,一个出问题了还有另一个顶替。” “景恪这几年发掘的那几个人才就不错,咱觉得都有宰辅之能。” 换成别人,听到这话估计都要吓尿了。 作为臣子,你举荐的十来个人都有宰辅之才。 还都弄进了内阁当行走,你想干啥? 但陈景恪却丝毫不担心,反而笑道: “您说的杨荣、韩克忠他们吧?确实都是大才。 “这两年就会陆续外放去地方锻炼,希望他们能对得起朝廷的期望,干出成绩。” 老朱提醒道:“记住解缙的教训,就算再器重他们,也要多留几个心眼。” 朱雄英和陈景恪点一起点头道: “是,我们记下了。” 接着老朱又问起了人权部的事情: “听说很多人都对人权部有意见,需不需要咱帮你们一把?” 朱雄英连忙说道:“别,这点小事儿要是都摆不平,我这皇帝不是白当了吗。” “而且景恪早就有了全盘计划……” 然后他将两人借助大分封,劳动力不足的机会,组建人权部的计划说了一遍。 老朱思索片刻,说道:“办法是好办法,但不会那么顺利的,必然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