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尾声(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穷苦百姓。   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给他们发粮食?   这怎么可能。   以往高原发生兼并战争,不论谁输谁赢都和他们关系不大。   因为不论谁赢,他们都是最底层的奴隶,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在明军不但没有屠杀奴役他们,还给他们分发粮食。   这种情况,他们别说见,听都没有听说过。   难道这就是王师吗?   于是,拿了粮食的百姓,直接成了大明的拥护者。   甚至希望加入进来,一起讨伐那些欺凌他们的肉食者。   其中以年轻人居多。   徐允恭自然不会拒绝这些人的加入,从中挑选了五千青壮整编成军。   自然不是让他们一起打仗,而是让他们作为预备役,维护康巴地区的局势。   而且他还让懂当地语言的将士给他们上课,告诉他们什么是大明、什么是天子。   什么是王师。   之后又让这些人去各个村寨,现身说法教化当地百姓。   他们的话更加有说服力,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拥护大明。   康巴地区的形势彻底翻了天。   如此这般,徐允恭整整在康巴地区待了二十多天。   不是他不想继续进攻别的地方,而是情况不允许。   一是他要等后续行政队伍到达,来接管这些地方。   二是随着深入高原,将士们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已经有数十名将士因为高原反应永远倒下。   他需要停留一段时间,让将士们继续适应。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需要时间,将明军入高原的消息传出去。   以前打仗都讲究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明军现在很多仗,都是反思路去打的,故意告诉你我来了。   高原土王定然会集结主力抵抗,能省去明军寻找敌人的时间。   徐允恭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等将敌军主力击溃,大军就可以化整为零,深入民间清剿残余。   争取在年底之前,奠定高原大局。   然后再用一年时间彻底扫清残余,正式将高原纳入朝廷的统治范围。   这是大都督府拟定的作战计划。   用冷兵器时代的眼光看来,太过于激进了。   可现在大明的高层却一致认为,太保守了。   打一群兵器都不全的蛮夷,竟然还要用两年?   不过战略计划嘛,总归是要留一点余地的,所以才定了两年的期限。   又过了七八天,罗不弃等万余行政人员,以及大军的后勤部队相继到达。   略作休整,他们就开始接管地方行政。   第一件事情就按照计划,给百姓登记户籍,同时对贪官劣绅进行打击。   之后又按照均田制,给百姓分发土地,并且还免除了所有人五年的赋税。   当然了,光靠这些还不够。   大明想要的是认同‘华夏’的百姓,想要从思想上彻底改造他们,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   大明任重而道远。   当大明在康巴的所作所为传开后,整个高原为之震动。   土王们顿时就坐不住了,连忙征募壮丁打造军队。   各个势力之间也暂时放下了仇恨,准备联合起来抵抗明军。   与此同时,他们还没忘记向朝廷派出使者请罪。   俺们知道错了,宝瓶制度是英明神武的陛下对我们的关爱。   之前是我们不识好歹,现在我们给跪下了。   请仁慈的陛下大发慈悲,饶了我们吧。   非但如此,他们还派出使节,带着钱财酒肉来犒赏徐允恭的大军。   王师的将士们辛苦了,我们已经跪了,就不劳你们跑一趟了。   然而徐允恭将钱财酒肉留下,将使节全部斩首祭旗。   之后他率军直扑打箭炉、理塘,并轻易击溃这里的守军。   这次他没有再逗留,而是率军继续西进深入高原腹地。   而高原的土王们,还在为谁当大军的统帅,该采用何种战术,又该在哪里布防争执不休。   -----------------   就在神机营纵横高原的时候,三函之地也发生了动荡。   起因是一个叫‘一’的学派请愿,希望三函部落彻底回归大一统。   之前就说过,大明一直在三韩部落施行教化。   尤其是方孝孺学派,更是其中的主力。   那里大部分年轻一代,基本都是方学门徒。   这些年轻人有的在大明谋求出仕,有的返回老家出仕。   这些返回老家的年轻学子并不甘心。   如果他们没有见过更大更广阔的舞台,还能接受在这一隅之地自娱自乐。   可是他们见过了,就再也无法甘于平凡。   这个时候,某些看不见的大手稍稍动了一下,一个名为‘一’的学派诞生了。   “一”意为天地一统。   他们的述求和宗旨,就是彻底回归天朝主体,正式成为一家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没有之一。   七八成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学派。   他们四处宣扬天朝美政、宣传一统的好处,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受到影响。   尤其是前几年大明以无敌之势灭亡小岛,这种声音就更加强烈。   只是,在朱梓别有用心的操作下,目前王国的高层几乎都是保守派。   这些行将就木之人,只想维护既得利益,反对回归大明。   所以一学派的影响力,始终只能停留在民间。   当然了,这主要是陈景恪不希望操之过急。   别看王国的行政大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