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kjxw.com,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内容容易缺失,阅读体验极差,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

本身就是错的?”   “不可能吧,那么多圣贤都辩论过的问题,怎么可能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李景隆亦是不可置信。   姜星火放下笔,开口说道:“所以说,想要回答人性论这个问题,这才是为什么我第一个方面,就是写【批判先验人性论的错误】的原因。”   姜星火拿起笔,继续在纸上写着。   “姜某认为,近两千年来,人性论觉得自己看到了第二层也就是人的‘本’,而没有看到第三层也就是人性的‘源’,所以才会在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争论,争得就是人性的‘源’到底是什么。”   “但其实,人性论从第二层的‘本’就开始错了。”   袁珙看着姜星火笔走龙蛇,一时沉思。   人性论,从第二层的‘本’就错了?   难道人性不是由人先天产生的吗?   历代圣贤都是这么说的啊!   正是认定了第二层的‘本’,也就是‘人性由人先天产生’这个前提条件,所以才要争论第三层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如果说一开始就错了,人性不是由人先天产生的,那么就意味着,圣贤们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袁珙的脊背开始散发出了阵阵寒意。   袁珙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哲学史的历史性时刻!   他面前的这个青年囚徒,正在用笔,推翻两千年来关于人性论的争论!   告诉大家,圣贤们争了两千年的东西,全是错的!   而这封《‘先验人性论’的形而上批判》,也将在他的亲眼见证下,成为中国哲学史新的时代的开天辟地之作!   袁珙的十指,开始不自觉地轻微颤抖了起来。   而李景隆,也屏住了呼吸,等待姜星火继续写下去,说明为什么人性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为什么人性不是由先天产生的。   姜星火继续写道。   “想要理解人性,落脚点应该放在现实的人身上,人是具有无限丰富性的存在。”   “而任何对人的抽象,都是以丧失人本质的丰富性为代价的,尤其是先验性人性论。”   “先验性人性论自认为通过抽象得到了观念中人的本质,却丧失了现实人的本质,抽象概念无法完全代替人,解释人。”   李景隆终于从死循环里走了出来,他忽然意识到,如果姜星火说的是对的,那么人性论,确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人性,压根就不是先天产生!   也就无所谓先天本善,还是先天本恶!   看到这里,袁珙蹙眉问道:“那既然姜先生认为性善论性恶论一开始便错了,错在‘人性’这个概念就不是先天的,那么姜先生觉得,人性是怎么来的呢?”   姜星火写道。   “第二个方面,是【从形而上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形而上这个词,袁珙没有任何阻碍地就看明白了。   这是道学里的说法,形而上者谓之道,何所谓道?老子有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上善若水,故几于道。   而姜星火写下的,换成正常人能理解的话,就是从大道/道理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的。   姜星火一边慢吞吞地口述,一边写。   “姜某认为,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性,所谓某一历史阶段的人性,是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性所赋予的.也就是说,‘人性’这个第二层的概念,本身就是随着历史阶段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   “每一个活生生现实的人,一定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一旦把人从他生活的社会中抽象出去,那他就不在是‘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袁珙似有所悟,忽然皱眉急促地向李景隆问道。   “如果没有人知道你,所有人都把你遗忘,你还是你吗?”   李景隆有些茫然地回答道:“我当然是我啊.不然还是谁呢?”   “你,真的还是你吗?”   见李景隆游移不定,袁珙换了种说法。   “如果你是一个在诏狱里被单独关押一辈子的犯人,记得你的所有人都已经死去,只有狱卒隔着门每天给你送饭,哪怕你还活着,在社会上,你还是你吗?”   “我不是我?”   袁珙干脆说道:“老朽懂姜先生的意思了,人不是个体,人是在社会中才有意义,换言之,个体的人性毫无意义!”   李景隆的身上寒毛倒竖,他仿佛过了一股电流一般,整个人都弓起了身子。   如果自己真的被朱棣圈禁一辈子,没有了人脉、权力、地位,那么,曹国公李景隆,还是曹国公李景隆吗?   自己是死是活,对外面社会上的人来说,还重要吗?   自己还存在吗?   姜星火只为他们的对话分神了片刻,旋即继续写道。   “人性不是先验的,也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后天从社会中获得的。”   “正是在社会性中,才能找到人性的存在,人一定是在社会中,在实践中,才成为自己。”   “人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某个先验本质的产物。”   “人性不是先天被规定好的,而是在社会之中被构造出来的。”   看到信件上的这些话语,袁珙如同醍醐灌顶。   袁珙的大脑时刻想要释放出让他颤栗的兴奋感。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断!   人性,不是先天的,是后天社会中产生的!   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从根子上就错了!   而他袁珙,亲眼见证了这封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信件,是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